侵蚀作用
【拼音】:qīn shí
【简体】:侵蚀作用
【繁体】:侵蝕作用
词语解释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⒈狭义指流水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包括流水对坡面片蚀,对沟谷、河谷的下切侵蚀、侧方侵蚀和向源侵蚀。广义除指流水侵蚀外,还包括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及溶蚀作用。
网友释义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在干旱的沙漠区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古代城堡,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并非雕塑家们的精工巧作,而是风挟带岩石碎屑,磨蚀岩石的结果,人们称之为风蚀地貌。侵蚀作用(erosion)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辞典修订版河水、波浪、冰川、风等自然力,将地壳的岩石与土壤风化、溶解、磨蚀而使之疏松碎裂,并搬离原地的作用。也称为「剥蚀作用」。
其他释义狭义指流水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包括流水对坡面片蚀,对沟谷、河谷的下切侵蚀、侧方侵蚀和向源侵蚀。广义除指流水侵蚀外,还包括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及溶蚀作用。
1.埃霍尔姆说,“这种侵蚀作用如此强烈,足以跟得上当今地球上任何板块构造抬升的速度。”。
2.这个岛屿将成为许多野生物种栖息地,并充当当地社区的自然海防,减缓潮汐和波浪侵蚀作用。
3.采用基于近似概率的方法对衬砌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定量考虑环境侵蚀作用,使结果更符合实际要求。
4.山脉是构造作用力和侵蚀作用的共同产物,构造作用力促使地壳隆起,侵蚀作用导致一些地壳下陷。
5.变化多端的气候,是侵蚀作用的主要代表。
6.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华作用、侵蚀作用、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7.而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又会使河谷变宽变平,形成阶地,适于人类在此耕作生活。
8.泥石流沟道侵蚀作为一种特殊的侵蚀类型,与一般水流相比,其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在一次过程中便可刷深沟床数米甚至数十米。
9.在宏观上,它可以形成各种黄土潜蚀地貌,同时它还能引发或者加剧其他侵蚀作用。
10.这种阶地级数的不相一致性,同峡内外地壳运动的差异性、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差别性都有密切的关系。
读音:qīn
[qīn]
(1)(动)侵入:~害。
(2)(动)接近(天明):~晓。
读音:zuò,zuō
[]
[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 zuō ]作坊:小器~。
读音:yòng
[]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