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弦
【拼音】:wēi xián
【注音】:ㄨㄟㄒ一ㄢˊ
【结构】:危(半包围结构)弦(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见“危弦”。危弦[wēixián]⒈见“危弦”。
基础解释见“[[危弦]]”。
引证解释⒈急弦。引《文选·张协<七命>》:“抚促柱则酸鼻,挥危絃则涕流。”李善注:“郑玄《论语》注曰:‘危,高也。’侯瑾《筝赋》曰:‘急絃促柱,变调改曲。’陆机《前缓歌行》曰:‘大客挥高絃。’意与此同也。”唐袁朗《秋夜独坐》诗:“危絃断客心,虚弹落惊禽。”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诗:“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清方文《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诗:“大巧夺天工,中声动危絃。”
网络解释危弦危弦拼音wēixián,释义急弦,出处《文选·张协。
综合释义急弦。《文选·张协<七命>》:“抚促柱则酸鼻,挥危絃则涕流。”李善注:“郑玄《论语》注曰:‘危,高也。’侯瑾《筝赋》曰:‘急絃促柱,变调改曲。’陆机《前缓歌行》曰:‘大客挥高絃。’意与此同也。”唐袁朗《秋夜独坐》诗:“危絃断客心,虚弹落惊禽。”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诗:“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清方文《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诗:“大巧夺天工,中声动危絃。”
汉语大词典亦作“危弦”。急弦。《文选·张协〈七命〉》:“抚促柱则酸鼻,挥危弦则涕流。”李善注:“郑玄《论语》注曰:‘危,高也。’侯瑾《筝赋》曰:‘急弦促柱,变调改曲。’陆机《前缓歌行》曰:‘大客挥高弦。’意与此同也。”唐袁朗《秋夜独坐》诗:“危弦断客心,虚弹落惊禽。”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诗:“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清方文《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诗:“大巧夺天工,中声动危弦。”
其他释义1.见'危弦'。
1.,暄气初收,飞霜迎节,高风送秋,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抚促柱则酸鼻,挥危弦则涕流。
读音:wēi
[wēi]
(1)(形)高。
(2)(形)危险;不安全:~局|安~。
(3)(动)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及|~害。
(4)(形)指人快要死:病~|垂~。
(5)(形)〈书〉高:~楼百尺。
(6)(形)〈书〉端正:正襟~坐。
(7)(名)二十八宿之一。
(8)姓。
读音:xián
[xián]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