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诸空言
【拼音】:tuō zhū kōng yán
【注音】:ㄊㄨㄛㄓㄨㄎㄨㄥ一ㄢˊ
【词性】:成语。
【繁体】:託諸空言
词语解释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基础解释见/'托之空言/',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汉语大词典见'托之空言'。见“托之空言”。《汉语大词典》:托之空言(托之空言) 拼音:tuōzhīkōngyán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亦作“托于空言”、“托诸空言”。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清朱圭《〈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出处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其他释义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1.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乃识太极确有真相,非徒托诸空言矣。
2.事已至此,所谓学术或研究型人才也就只能托诸空言了。
3.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4.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托诸空言造句)
读音:tuō
[tuō]
(1)(动)寄托
(2)(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起|~盘。
(3)(名)(托儿)托子;类似托子的东西:花~。
(4)陪衬:烘~|衬~。
(5)(动)委托;寄托:拜~|恳~。
(6)(动)推托。
(7)(动)依赖。
(8)(名)压强单位;一托等于一毫米汞柱的压强;一大气压为760托。旧作乇(tuō)。
读音:zhū
[zhū]
(1)(形)众;许多:~公|~侯|~ 君|~位|~子百家。
(2)姓。
(助)〈书〉“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实施(=之于)|公~社会(=之于)|有~?(=之乎)
读音:kōng,kòng
[kōng]
[ kōng ]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 kòng ]1.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2.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3. 亏欠:亏空。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