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叙
【拼音】:jiǔ xù
【注音】:ㄐ一ㄡˇㄒㄨˋ
【结构】:九(独体结构)叙(左右结构)
【简体】:九叙
【繁体】:九敘
词语解释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九叙[jiǔxù]⒈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
引证解释⒈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参见“九功”。引《书·大禹谟》:“九功惟敍,九敍惟歌。”孔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敍,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宋周必大《谢赐历日表》:“九敍惟歌,使咸知於帝力。”太平天囯黄际世《建天京于金陵论》:“臣等识闇观天,情深爱日,对高天之祝,敬颂三多;效启辨之歌,勿忘九敍。”
综合释义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书·大禹谟》:“九功惟敍,九敍惟歌。”孔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敍,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宋周必大《谢赐历日表》:“九敍惟歌,使咸知於帝力。”太平天囯黄际世《建天京于金陵论》:“臣等识闇观天,情深爱日,对高天之祝,敬颂三多;效启辨之歌,勿忘九敍。”参见“九功”。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九叙一辞出自〔尚书.大禹谟〕;经文为「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九叙的「九」指九功,「叙」为次序,引申为安排。九功则指六府三事;水火金木土谷为六府,正德、利用、厚生为三事;执政者应该把这九项政务,妥善安排好,经过三年一次的考查,并考查三次之后,来评定业绩。由评定而分别高下,业绩优良的予以陞迁,不良的便要降职、免官,以至驱逐。这种评定行政官业绩的步骤,称为「叙」;叙的标准就是实行「九功」(详见「九功」)的良窳,可以说是完全依照客观而预定的标准。若再接看下一句「九叙为歌」,可以知道「业绩」的优劣,是以人民的「歌谣」(或者就是〔诗经〕最早的根源)为准,也就是人民表现于歌唱中对官员施政的意见,这是代表多数人的,所以也是「客观的」,和「考察人员」只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为依据的,完全不同。因而可以说,「九叙」的制度是一种良好的考评制度。
汉语大词典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书·大禹谟》:“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孔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宋周必大《谢赐历日表》:“九叙惟歌,使咸知于帝力。”太平天国黄际世《建天京于金陵论》:“臣等识闇观天,情深爱日,对高天之祝,敬颂三多;效启辨之歌,勿忘九叙。”参见“九功”。
其他释义1.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
1.主张“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曾向帝舜献“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之谋,舜善其言,赞禹功为“地平天成,万世永赖”。
读音:jiǔ
[jiǔ]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