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底
【拼音】:gāo dǐ
【注音】:ㄍㄠㄉ一ˇ
【结构】:高(上中下结构)底(半包围结构)
【简体】:高底
【繁体】:高底
词语解释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高底[gāodǐ]⒈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
引证解释⒈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引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屣靸鞋》:“而其高底鞋,即古之重臺履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女鞋以香樟木为高底,在外为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诸式,在里者为里高底,谓之道士冠,平底谓之底儿香。”洪深《香稻米》第二幕:“别的且不说,单看女人的脚上,什么高跟皮鞋,比以前包小脚的时候用的木头‘高底’还要高。”
网络解释高底高底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鲁迅的《呐喊》,解释是从前裹脚女人的鞋往往装上高底。
综合释义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屣靸鞋》:“而其高底鞋,即古之重臺履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女鞋以香樟木为高底,在外为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诸式,在里者为里高底,谓之道士冠,平底谓之底儿香。”洪深《香稻米》第二幕:“别的且不说,单看女人的脚上,什么高跟皮鞋,比以前包小脚的时候用的木头‘高底’还要高。”旧时缠足妇女常于鞋跟加厚木块,为便于行走。其外露者称为「外高底」,安于鞋跟内者称为「里高底」,即古之弓鞋形式。
汉语大词典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屣靸鞋》:“而其高底鞋,即古之重台履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女鞋以香樟木为高底,在外为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诸式,在里者为里高底,谓之道士冠,平底谓之底儿香。”洪深《香稻米》第二幕:“别的且不说,单看女人的脚上,什么高跟皮鞋,比以前包小脚的时候用的木头‘高底’还要高。”
国语辞典旧时缠足妇女常于鞋跟加厚木块,为便于行走。其外露者称为「外高底」,安于鞋跟内者称为「里高底」,即古之弓鞋形式。高底[gāodǐ]⒈旧时缠足妇女常于鞋跟加厚木块,为便于行走。其外露者称为「外高底」,安于鞋跟内者称为「里高底」,即古之弓鞋形式。
英语chopine
其他释义1.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
1.玉龙冰川具有积累量大、消融量大、冰温较高、底部滑动明显、运动较快和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的特点,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
2.冬眠期的活动与温度高底有一定的关系。冬眠期山地麻蜥有较强的耐饥能力。
3.铜镜足有一人来高,底座是一朵墨色的莲花,紧紧咬合着沉重的镜身,镜面并不是光可鉴人,反倒反射着一股股墨色的光辉,显得神秘之极的样子。
4.这时码头上却已逐渐开始忙碌,推来整板车的粗绳,一帮伙计推来一个巨大的铁架子,足有两层楼高,底下带轮子,中间架着一副绞盘,架顶还有滑轮。
5.江南人在黄梅季多选用高底的木屐,既透气又不易弄脏。
6.像日本高跟木屐一样,高底鞋很不实用,它们最初是用来使穿着者更加引人注目。
7.我不是把自己当文人,给自己架个高帽子,以显得自己底蕴有多高,底盘有多大,风向有多准。
8.整板式平台,网孔结构,平整度好,强度高,底盘操作空间大,液压升降平台,车辆上下方便,安全实用。
9.冬眠期的活动与温度高底有一定的关系。冬眠期山地麻蜥有较强的耐饥能力。(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06848/高底造句)
10.演员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员扮演.
读音:gāo
[gāo]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读音:dǐ,de
[dǐ]
[ dǐ ]1.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2.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5. 何,什么:底事伤感。
6. 古同“抵”,达到。
[ de ]1. 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