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观
【拼音】:xiān dōu guān
【注音】:ㄒ一ㄢㄉㄡㄍㄨㄢ
【结构】:仙(左右结构)都(左右结构)观(左右结构)
【简体】:仙都观
【繁体】:仙都觀
词语解释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xiāndōuguān]⒈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引证解释⒈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引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网络解释仙都观仙都观位于位于南城县西郊,距县城建昌镇4公里,也称麻姑庙,1992年重建,整个园林建筑占地万余平方米,是一座典雅、古朴的仿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元君殿、偏殿、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碑亭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名家手迹的200米长的书法碑廊。
综合释义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在今四川省酆都县平都山。唐建,宋改名景德,又名白鹤观。相传汉王方平、阴长生得道处。前蜀、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忠州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前汉真人王方平、后汉真人阴长生,得道昇天之所,芜没旣久,基址仅存。」。
汉语大词典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其他解释在今四川省酆都县平都山。唐建,宋改名景德,又名白鹤观。相传汉王方平、阴长生得道处。前蜀、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忠州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前汉真人王方平、后汉真人阴长生,得道昇天之所,芜没旣久,基址仅存。」
其他释义1.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1.江湖教派中,以蜀山、江陵仙都观、信州太清宫、佛门天龙寺、无心庵及江南一带女子门派青叶门名声最隆。
读音:xiān
[xiān]
(1)(名)仙人;神仙:~境。
(2)(形)轻松;自在。
读音:dū,dōu
[dōu]
[ dū ]1.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3.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4. 总:都为一集。
5. 居:“都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 dōu ]1. 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都不动。
读音:guān,guàn
[guān]
[ guān ]1.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 guàn ]1. 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观。台观。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