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伸蠖屈
【拼音】:lóng shēn huò qū
【词性】:成语。
【繁体】:龍伸蠖屈
【拼音】:lóng shēn huò qū
词语解释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龙伸蠖屈[lóngshēnhuòqū]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引证解释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引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引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成语解释龙伸蠖屈
网友释义龙伸蠖屈,汉语成语,拼音是lóngshēnhuòqū,意思是笔势飞动,书法高超。出自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
汉语大词典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1.青龙放开叶雯,纵步跨上,掌力一吐,龙雀刀惊虹般飞出,直射牛骨头陀,正是五绝刀法里第一重刀法中最后一式“龙伸蠖屈”。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shēn
[shēn]
(动)(肢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展开:~直|~展。
读音:huò
[huò]
(名)尺蠖;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颜色像树皮;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是害虫。
读音:qū
[qū]
1.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
)。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2.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4.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