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幡
【拼音】:jīng fān
【注音】:ㄐ一ㄥㄈㄢ
【结构】:旌(左右结构)幡(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旌幡'。2.泛指旗帜。
基础解释见/'旌旛/'。意思为泛指旗帜。
引证解释⒈见“旌旛”。
网络解释旌幡旌幡,读音jīngfā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泛指旗帜。
汉语大词典亦作“旌幡”。泛指旗帜。《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晋范宁注:“麾,旌幡也。”唐雍陶《赠金河戍客》诗:“戍远旌幡少,年深帐幕低。”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诗:“烟雾未应藏岛屿,凫鹥亦解避旌幡。”
其他释义1.见'旌旛'。
1.按照周代以来的丧礼,汉代出殡时张举一种旌幡,入葬时覆盖在棺上,又称旌铭或铭旌。
2.古史记载,尧舜时,朝前树立旌幡,民众对政务有所建言,都可来旌下陈述;各交通要道都竖立“谤木”,让大家在上面书写情况,反映对施政者的批评。[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43612/]
3.古史记载,尧舜时,朝前树立旌幡,民众对政务有所建言,都可来旌下陈述;各交通要道都竖立“谤木”,让大家在上面书写情况,反映对施政者的批评。(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4.古史记载,尧舜时,朝前树立旌幡,民众对政务有所建言,都可来旌下陈述;各交通要道都竖立“谤木”,让大家在上面书写情况,反映对施政者的批评。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43612/造句网
读音:jīng
[jīng]
(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2)旌表。
读音:fān
[fān]
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