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
【拼音】:liǎng àn
【结构】:两(独体结构)岸(上下结构)
【简体】:两岸
【繁体】:兩岸
词语解释水流两旁的陆地。
引证解释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唐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元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茅盾《子夜》一:“现在沿这苏州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网络解释两岸(汉语词语)两岸为汉语词组,古意为:水流两旁的陆地,随着时代发展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
综合释义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唐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元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茅盾《子夜》一:“现在沿这苏州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两岸[liǎngàn]河海的两边陆地。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特指大陆与台湾两地区。两岸[liǎngàn]河、海的两边陆地。 【造句】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两岸[liǎngàn]特指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地区。 【造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交流活动逐渐频繁起来。
辞典修订版河海的两边陆地。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特指大陆与台湾两地区。
辞典简编版河、海的两边陆地。 【造句】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特指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地区。 【造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交流活动逐渐频繁起来。
英语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three links
法语rives、bords
国语词典河海的两边陆地。
1.中秋之夜,海峡两岸的亲人团聚在一起共赏明月。
2.河水暴涨,两岸的房屋全遭殃了。
3.海峡两岸的同胞渴望祖国统一,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4.海峡两岸人民期待着祖国早日统一。
5.海峡两岸的同胞都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
6.人们盼望看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两岸亲人得到团圆。
7.新店溪仅一衣带水,两岸人家,鸡犬相闻。
8.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座桥的海峡两岸。
9.两岸灯火交相辉映,将夜色装点得更加迷人。
10.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早晚有一天要团圆。
读音:liǎng
[liǎng]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读音:àn
[àn]
(1)(名)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彼~|海~|~边|口~。
(2)(形)〈书〉高大;高傲:伟~|傲~|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