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袄
【拼音】:zhǐ ǎo
【注音】:ㄓˇㄠˇ
【结构】:纸(左右结构)袄(左右结构)
【繁体】:紙襖
词语解释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纸袄[zhǐǎo]⒈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引证解释⒈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引唐殷尧藩《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宋曾慥《集仙传》:“王先生隐王屋山,常衣纸袄,人呼王纸袄。”元张可久《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蓬莱縹緲。”
网络解释纸袄zhǐǎoㄓㄧˇㄠˇ
综合释义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唐殷尧藩《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宋曾慥《集仙传》:“王先生隐王屋山,常衣纸袄,人呼王纸袄。”元张可久《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蓬莱縹緲。”
汉语大词典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唐殷尧藩《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宋曾慥《集仙传》:“王先生隐王屋山,常衣纸袄,人呼王纸袄。”元张可久《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绦。一壶村酒话渔樵,望蓬莱缥缈。”
其他释义1.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读音:zhǐ
[zhǐ]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
读音:ǎo
[ǎo]
(名)有里子的上衣:棉~|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