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形式
【拼音】:shū miàn xíng shì
词语解释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1.近日,渭南市防汛抗洪巡堤查险专业指挥部与沿渭等单位签订了巡堤查险责任书,以书面形式把每一段堤坝的负责人落实了下来。
2.保险公司应当在收到独立董事辞职报告后五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告中国保监会。
3.雷金梅说:“我们的语言只有口语,没有书面形式,所以更难保护,正在逐渐消失。”。
4.深圳晚报讯昨日下午,市儿童医院以书面形式通报小佳乐病情。
5.任何与合同条款相背离的地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
6.任何与合同条款相背离的地方,都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
7.裁决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并且应为终局的并对当事人各方均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各方应承担毫不迟延地履行裁决的义务。
8.第二百七十六条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的,发包人应当与监理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委托监理合同。
9.签定认购书的主体必须合法,认购书的内容必须合法,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10.授权代表须将以书面形式出具的“授权证书”附在投标文件中。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xíng
[xíng]
(1)(名)形状:方~|图~|地~。
(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
(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
(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读音:shì
[shì]
(1)(名)样式:新~|西~。
(2)(名)格式:程~|法~。
(3)(名)仪式;典礼:开幕~|毕业~。
(4)(名)自然科学中表明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方程~。
(5)(名)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方式。如叙述式、命令式、条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