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贼作子
【拼音】:rèn zéi zuò zǐ
【词性】:成语。
【繁体】:認賊作子
【拼音】:rèn zéi zuò zǐ
词语解释1.见'认贼为子'。认贼作子[rènzéizuòzǐ]⒈见“认贼为子”。
引证解释⒈见“认贼为子”。⒈见“认贼为子”。成语解释认贼作子
网友释义认贼作子,汉语成语,拼音是rènzéizuòzǐ,意思是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同“认贼为子”。出自《一文钱》。
汉语大词典见“认贼为子”。《汉语大词典》:认贼为子(认贼为子)比喻错认妄想为真实。《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今不讲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断千古之是非,宜其指铁为金,认贼为子,而不自知其非也。”亦作“认贼作子”。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不正其名而言其实,紾戾不通,至于如是,徒使人害于名则已耳!乃至指鹿为马,认贼作子。”
出处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
其他释义佛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同“认贼为子”。
1.宋楚心中暗自琢磨,自己这算不算是认贼作父啊?嗯,不,怎么会是认贼作父呢,应该是孙得言认贼作子啊,我都把你祖宗神念干挺了……
2.不正其名而言其实,紾戾不通,至于如是,徒使人害于名则已耳!乃至指鹿为马,认贼作子。◎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读音:rèn
[rèn]
(1)(动)认识;分辩:~字|~清是非。
(2)(动)跟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老师。
(3)(动)表示同意;承认:~可|~输|~错儿。
(4)(动)认吃亏(后面要带‘了’):你不用管;这事我~了。
读音:zéi
[zéi]
(1)(名)偷东西的人。
(2)(名)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3)(形)邪的;不正派的。
(4)(形)狡滑:老鼠真~。
(5)(动)〈书〉伤害:戕~。
(6)(副)〈方〉多用于不满意或不正常的地方:~凉|~冷|~热。
读音:zuò,zuō
[zuò]
[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 zuō ]作坊:小器~。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