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至
【拼音】:zhī zhì
【注音】:ㄓㄓˋ
【结构】:知(左右结构)至(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谓尽知。知至[zhīzhì]⒈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⒉谓尽知。
基础解释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谓尽知。
引证解释⒈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引《易·乾》:“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高亨注:“知至,预知事业发展将到某种地步。”⒉谓尽知。引《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朱熹集注:“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网络解释知至(词语)知至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易·乾》:“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高亨注:“知至,预知事业发展将到某种地步。”
综合释义知至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易·乾》:“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高亨注:“知至,预知事业发展将到某种地步。”谓尽知。《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朱熹集注:“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汉语大词典(1).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易·乾》:“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高亨注:“知至,预知事业发展将到某种地步。”(2).谓尽知。《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朱熹集注:“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其他释义1.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2.谓尽知。
1.为父自以为历经沧桑之变,能够洞明世事,明察秋毫,而今方知至死也参不透大司马王莽之所思所为。
2.珍重友朋相切磋,须知至乐在于今。
3.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君相伴,相知至今。彼此挂念,短信联系。今日大雪,天气骤冷,非常时期,千万注意。赚钱要紧,健康第一。
8.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已桎梏邪?
9.物格知至,则良知之被推往极致,则为止于至善之效验。
1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读音:zhì
[zhì]
(1)(动)到:~今|~此|~死不屈。
(2)(动)至于:甚~。
(3)(副)极;最:~迟|~毒|~理|~亲|~上|~圣|~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