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
【拼音】:gōng zhōng
【注音】:ㄍㄨㄥㄓㄨㄥ
【结构】:公(上下结构)忠(上下结构)
【简体】:公忠
【繁体】:公忠
词语解释公平忠实;尽忠为公。公忠[gōngzhōng]⒈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引证解释⒈公平忠实;尽忠为公。引《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疏:“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韩非子·三守》:“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后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将何敞及言事者多讼酺公忠,帝亦雅重之。”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復迴。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茅盾《子夜》五:“他心里佩服吴荪甫的调度真不错,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
网络解释公忠公忠,出处《庄子·天地》,即公正忠诚;尽忠为公
综合释义公平忠实;尽忠为公。《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疏:“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韩非子·三守》:“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后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将何敞及言事者多讼酺公忠,帝亦雅重之。”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復迴。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茅盾《子夜》五:“他心里佩服吴荪甫的调度真不错,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公正忠实。《庄子.天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汉语大词典公平忠实;尽忠为公。《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疏:“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韩非子·三守》:“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后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将何敞及言事者多讼酺公忠,帝亦雅重之。”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茅盾《子夜》五:“他心里佩服吴荪甫的调度真不错,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
国语辞典公正忠实。公忠[gōngzhōng]⒈公正忠实。引《庄子·天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辞典修订版公正忠实。《庄子.天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其他释义1.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1.你是厨房中的女皇帝,杯盘碗盏臣服于你;你是家庭中的润滑剂,全家老小依赖于你;你是爱情中的棉花糖,老公忠贞醉心于你。三八节到了,愿你节日快乐!
2.哲宗朝宰相范纯仁是范仲淹之子,公忠体国,为人正直,因受章等迫害贬谪永州,历经磨难。
3.水师营里,又有长官借给他看过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因此,他衷心敬慕关岳,私淑戚公,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4.衅端既开,仓皇无措,迁延日久,群议蜂起,有的专矜意气,有的专便私图,既少切中窍要之论,也无公忠体国之心,忽剿忽抚,迄无定见,以致酿成目下的局势。
5.盖心者身之主,此心既肯许国,自然公忠自矢至诚无欺,不必有意迎合,而办理之事协于至当不易之理,自能上契圣心矣。
6.皇上口谕,海州指挥佥事钱贵,朕知汝家世代忠良,今有要事相托,汝当公忠体国,切勿丝毫懈怠,切记切记。
7.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掀甲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真心为己的高贵品质感动得热泪盈眶,立即派人将周公迎接回来。
8.钦封飞虎大将军、一等忠武公杨致,公忠体国,武勇仁义,实为大夏屏藩之良臣。
9.官家他这几日经常念叨相公,说若没有相公这样公忠体国之臣在朝中辅佐,他这日子当真不好过。
10.……唐公忠心事主,功勋卓著……突遭蒙面响马所袭,唯唐公及子世民、女秀宁得脱,其余长子建成以下随从人等三十八口皆惨遭屠戳……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zhōng
[zhōng]
(形)尽心竭力;忠诚:~臣|~良|~烈|~仆|~顺|~孝|~信|~言|~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