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曲聱牙
【拼音】:jié qǔ áo yá
【注音】:ㄐ一ㄝˊㄑㄨˇㄠˊ一ㄚˊ
【词性】:成语。
【繁体】:詰曲聱牙
词语解释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诘曲聱牙[jiéqǔáoyá]⒈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引证解释⒈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参见“佶屈聱牙”。引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鉤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清钱谦益《江母金孺人墓志铭》:“文昭之文,詰曲聱牙。”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蹟,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誥纳诲心事,於詰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⒈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参见“佶屈聱牙”。引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鉤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清钱谦益《江母金孺人墓志铭》:“文昭之文,詰曲聱牙。”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蹟,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誥纳诲心事,於詰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成语解释诘曲聱牙
综合释义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审其往来踪迹,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诰纳诲心事,于~中而如闻其告语。◎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
汉语大词典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清钱谦益《江母金孺人墓志铭》:“文昭之文,诘曲聱牙。”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迹,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诰纳诲心事,于诘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参见“佶屈聱牙”。
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其他释义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1.而在“十选一”方式里,推出的都是数字和字母混编,念起来有点诘曲聱牙,其实并不为大家喜欢。
2.审其往来踪迹,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诰纳诲心事,于诘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
读音:jié,jí
[jié]
[ jié ]1. 追问:反诘。盘诘。诘究。
2. 谴责,问罪:诘责。诘让。诘难(nàn)。
3. 〔诘朝(zhāo)〕早晨,亦指次日早晨。
[ jí ]1. 〔诘屈〕曲折。亦作“佶屈”。
2. 〔诘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读音:qū,qǔ
[qǔ]
[ qū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 qǔ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读音:áo
[áo]
(形)话不顺耳。
读音:yá
[yá]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