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厂街
【拼音】:běi chǎng jiē
【结构】:北(左右结构)厂(独体结构)街(左中右结构)
词语解释说,上述三个地方是德州的商贸繁盛之地。
基础解释德州著名历史街区,位于德城区西北部运河东岸。旧时德州城有三大“宝地”——南关、北厂、二郎庙。意思是说,上述三个地方是德州的商贸繁盛之地。其中的“北厂街”,不但在运河沿线名闻遐迩,而且声名远扬于京、津地区。
综合释义北厂街的由来,可上溯到金朝天会七年(1129年)。金政权在德州城北运河岸边设立漕运仓储“将陵仓”,大批皇粮货物装卸使这里逐步形成一个码头与村镇。元代京杭运河全程贯通后,漕运和仓储的规模更大,朝廷把“将陵仓”改名为“陵州仓”。北厂街形成之初,曾经叫过北米厂、北仓,后逐渐以北厂街并闻名于世。没有运河与漕运,就没有后来的北厂街。
读音:běi
[bě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读音:chǎng,ān
[chǎng]
[ chǎng ]1. 指用机械制造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工场。
2. 有空地方可以存货或进行加工的地方:煤厂。
3. 棚舍:“枳篱茅厂共桑麻。”
4. 中国明代为加强专制统治而设的特务机关。
[ ān ]1. 同“庵”,多用于人名。
[ hàn ]1. 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
读音:jiē
[jiē]
(1)(名)街道;街市:~头|大~小巷|上~买东西|~上很热闹。
(2)(名)〈方〉集市: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