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拼音】:chū chū máo lú
【注音】:ㄔㄨㄔㄨㄇㄠˊㄌㄨˊ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初出茅庐
【繁体】:初出茅廬
词语解释初出茅庐chūchū-máolú。(1)初为世用;初入社会。
基础解释庐:草屋。原指诸葛亮初出茅庐就打了胜仗。后比喻刚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阅历不深,缺乏经验。
引证解释⒈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亮始出佐之。引《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用以谓初涉世致用,阅历不深。清李渔《风筝误·蛮征》:“虽然是初出茅庐,这戎事与军机似曾经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就怕他初出茅庐,不懂规矩,当不来是真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
综合释义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那傻小子是“~”,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网友释义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汉语大词典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亮始出佐之。《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用以谓初涉世致用,阅历不深。清李渔《风筝误·蛮征》:“虽然是初出茅庐,这戎事与军机似曾经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就怕他初出茅庐,不懂规矩,当不来是真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
国语辞典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竭诚聘请诸葛亮协助其兴复汉室。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操的军队。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比喻初入社会,缺乏历练。
辞典修订版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竭诚聘请诸葛亮协助其兴复汉室。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操的军队。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比喻初入社会,缺乏历练。《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那署院一听他问这两句话,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庐,不懂得甚么。」《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庐,于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见所未见,听了这个,甚是希奇。」
成语词典版01.《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源)02.《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定了主意,到山中把银两付与牙人,自己赶回家去。正是:先收漆货两番利,初出茅庐第一功。」03.《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那署院一听他问这两句话,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庐,不懂得甚么。」04.《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三人初出茅庐,于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见所未见,听了这个,甚是稀奇。」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零回》:「卜子修是初出茅庐的人,得了那个差使,犹如抓了印把子一般,倒也凡事必躬必亲。」
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英语wet behind the earsinexperienced in affairs of the world
法语débutant、bec jaune、novice、blanc-bec
其他释义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等一等,看一看,让那些初出茅庐,心急如火,按捺不住的人,先跳出来表演。
2.这个初出茅庐的放逐之后的会众很快就被新一代的新问题和旧罪所牵绊,但这不应该削弱他们作为当今信徒们榜样所带来的力量。
3.明净大师夸奖了,晚辈不敢当,只是本着扶危济困,惩强除恶的法旨,初出茅庐就当做历市罢了。
4.初出茅庐,二十岁的女孩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那怕犯很多的错误都没有关系,我总是说,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犯的起错误。所以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因为你不去追求,你怎么知道你是不是能够做的到呢!
5.当时我初出茅庐,对行裡的规矩根本不清楚。
6.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可以说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7.没有现代派的技巧,而具缛丽、细腻且多情的笔调,使得简媜初出茅庐,旋即受到重视。
8.他必定相当出色,所以初出茅庐,老总就委以重任。
9.我怕他初出茅庐,为求表现,埋头硬干,惹了祸还不知。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读音:chū
[chū]
(1)(形)开始的;开始的部分。
(2)(形)第一个:~伏。
(3)(形)第一次:~来。
(4)(形)最低的(等级):~级。
(5)(形)原来的:~愿。
(6)(形)姓。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máo
[máo]
(1)(名)即白茅;草本植物;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以吃;也可入药;叶子可以编蓑衣。
(2)(Máo)姓。
读音:lú
[lú]
(1)(名)简陋的房屋:茅~|~舍。
(2)指庐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
(3)(L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