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令
【拼音】:dìng lìng
【结构】:定(上下结构)令(上下结构)
【拼音】:dìng lìng
词语解释1.制定法令。2.固定成文的法令。定令[dìnglìng]⒈制定法令。⒉固定成文的法令。
引证解释⒈制定法令。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驃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李善注引《汉书》:“张汤迁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⒉固定成文的法令。引《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復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网络解释定令定令拼音是dìnglìng,注音是ㄉㄧㄥˋㄌㄧㄥˋ。
网友释义定令,读音为dìngl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制定法令;固定成文的法令。
汉语大词典(1).制定法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李善注引《汉书》:“张汤迁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2).固定成文的法令。《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复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1.全校各班对学校出台的规定令行禁止。
2.那还用说,目睹那种情景肯定令人感到心惊胆战。
3.这些在公园里常见的场景,出现在田间园艺场,肯定令人耳目一新。
4.届时,政府若能引导房价保持稳定,令每年上升的幅度与物价增幅相当;则年轻人买不起房、担心薪水永远赶不上房价飞涨的疑虑即泰半消除。
5.这三个字却仿佛说得很确定,令林冠群都不禁纳闷。
6.欧盟东扩以来,自由迁徙的规定令数千吉普赛人怀揣希望选择了西迁,指望着生活能因此而有所改善。
7.内置抗浪涌,防雷击等防护装置,可靠稳定,令系统工作更安全可靠。
8.杨戬执定令旗下帐,把后队大红旗令二千杆,令三军麾旗,又令一千名军士擂鼓鸣金,比然有惊天动地之势。
9.想像一群蓝龙迁徙的情景,一定令人难忘。
10.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读音:dìng
[dìng]
(1)(形)平静、稳定
(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
(3)(动)约定:~单。
(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
(5)(形)规定的:~规。
(6)(副)必定;一定:~去。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