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猿
【拼音】:jīn sī yuán
【注音】:ㄐ一ㄣㄙㄩㄢˊ
【结构】:金(上下结构)丝(上下结构)猿(左右结构)
【繁体】:金絲猿
词语解释金丝猿jīnsīyuán。(1)一种猴子(Rhinopithecusroxellanae),有一张漂亮的蓝色面孔,鼻孔向上,灰黄色的毛皮上披拂着金色的长毛。生活在高山的大树上。是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
基础解释见/'金丝猴/',(名)哺乳动物,疣猴科,身体瘦长,尾巴与体长相当,毛灰黄色,背部有长毛。颜面青色,无颊囊,鼻孔向上,又称仰鼻猴。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动物。
引证解释⒈见“金丝猴”。
汉语大词典见“金丝猴”。《汉语大词典》:金丝猴(金丝猴) 拼音:jīnsīhóu亦称“金丝猿”。哺乳动物,身体瘦长,毛灰黄色,鼻孔向上,尾巴长,背部长毛达一尺多。皮毛可制衣褥。生活在我国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是我国的特产。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裘》:“殊方异物如金丝猿,上用为帽套。扯里狲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潘吉星注:“按金丝猴……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等地,说‘非中华物’应理解为非中原所产。”
其他释义1.见'金丝猴'。
1.其他的金丝猿们也都咭呱叫着,纷纷上前拖拉不已!我深感滑稽,一面会意一面叫道:“不用拉,不用拉,我跟你们走就是!”。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sī
[sī]
(1)(名)蚕丝。
(2)(名)像丝的物品。
(3)(名)万分之一。
读音:yuán
[yuán]
(名)哺乳动物;跟猴相似。如猩猩和长臂猿:~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