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妇
【拼音】:yòu fù
【注音】:一ㄡˋㄈㄨˋ
【结构】:幼(左右结构)妇(左右结构)
【繁体】:幼婦
词语解释少女。借指'妙'字。
基础解释少女。借指/'妙/'字。
引证解释⒈少女。借指“妙”字。参见“幼妇碑”。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
综合释义少女。借指“妙”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幼妇碑”。
汉语大词典少女。借指“妙”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齑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幼妇碑”。
其他释义1.少女。借指'妙'字。
1.除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外,天下诸字皆难以形容苏轼、李煜、易安、容若之词。
2.蔡志忠作品蔡志忠作品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3.寒露过后天气凉,多吃根菜促健康;萝卜生吃能顺气,促进胆汁消脂肪;红薯饱腹效果好,延缓血糖防肥胖,老幼妇孺多吃藕,生吃熟食都一样。
4.听说大家要送自己一件黄绢幼妇的生日礼物“,老夫子”吓了一跳。
5.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妇孺让座不过是举手投足之劳,然而一些青年人却不愿为之。
6.台下更是人山人海,大姑娘小媳妇老幼妇孺就等着好戏的开始,更由许多不知名字的教派前来凑热闹,比赶集庙会还要热闹。
7.十名老幼妇孺守着一座破旧的帐幕和少数几头羊马,孤伶伶得驻留在不儿罕山的斜坡上,被整个世界所遗忘。
8.中学女生抡起皮带把老师打死;老红卫兵把一些老幼妇孺用开水浇死,扔厕所里淹死,甚至活着把人割碎;有的地方打死人后还吃心肝。
9.这一制度通过赦宥老、幼、妇、残的刑法原则,及“春秋决狱”的司法审判,在西汉法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10.因党人不肯骚扰居民,见有老幼妇女,常扶他回家,就是街中放火,也不过是摇惑军心的计策,往往自放自救。
读音:yòu
[yòu]
(1)(形)幼小
(2)(形)(年纪)小;未长成:~虫|~根|~林|~苗|~师|~体|~芽|~株。
(3)(名)小孩儿:~儿园|妇~|扶老携~。
读音:fù
[fù]
(1)(名)妇女:~科医生|~联(妇女联合会)。
(2)(名)已婚的女子:少~。
(3)(名)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