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
【拼音】:mǎ lìn zǐ
【注音】:ㄇㄚˇㄌ一ㄣˋㄗˇ
【结构】:马(独体结构)蔺(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馬藺子
词语解释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8-9月果熟时采收,将果实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生于荒地、山坡草地或灌丛中。马蔺子[mǎlìnzǐ]⒈见“马蔺”。
引证解释⒈见“马藺”。
网络解释马蔺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Flsch.)Koidz.)的种子。8-9月果熟时采收,将果实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生于荒地、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甘,平。归肝、胃、脾、肺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血定痛的功效。主治黄疸、淋浊、小便不利、肠痈、虫积、虐疟疾、风湿痛、喉痹、牙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疮肿、瘰疬、疝气、痔疮、烫伤、蛇伤等病证。
汉语大词典见“马蔺”。《汉语大词典》:马蔺(马蔺) 拼音:mǎlìn蠡实的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叶子线形,花蓝色。叶子富于韧性,可用来捆东西,又可造纸,根可以制刷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通俗文》亦云马蔺。”元揭傒斯《重建济州会源闸碑》:“又募民采马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锢其溃沙。”翁偶虹《北京话旧·消夏四胜》:“用他那灵巧的双手,把马蔺叶结为龟、蛙、鹤、燕、龙、凤等各种形象。”亦称“马蔺子”。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蠡实》。
其他释义1.见'马蔺'。
1.目的:观察马蔺子素的放射增敏作用。
2.目的:使用制备液相分离提纯马蔺子素中有效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3.目的:使用制备液相分离提纯马蔺子素中有效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lìn
[lìn]
(1)见〔马蔺〕。
(2)(Lìn)姓。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