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器
【拼音】:liú shēng qì
【注音】:ㄌ一ㄡˊㄕㄥㄑ一ˋ
【结构】:留(上下结构)声(上下结构)器(上中下结构)
【繁体】:留聲器
词语解释留声器liúshēngqì。(1)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
基础解释见/'留声机/',留声机liúshēngjī[gramophone;phonograph]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
引证解释⒈见“留声机”。
汉语大词典见“留声机”。《汉语大词典》:留声机(留声机) 拼音:liúshēngjī亦称“留音机”。亦称“留声器”。1.能把录在唱片上的声音重放出来的机器,今称电唱机。郭沫若《苏联纪行·八月一日》:“夫人把书案上的留音机开开了。让我们听了奥氏对乌克兰共青第十八届大会的广播演说。”老舍《骆驼祥子》十三:“不知道由哪里借来的破留声机,每个声音都像踩了猫尾巴那么叫得钻心。”(2).泛指储留声音的工具或手段。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于是因音生话,因话生文字。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3).比喻人云亦云,自己毫无主见的人或作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若向老百姓们问孔夫子是什么人,他们自然回答是圣人。然而这不过是权势者的留声机。”瞿秋白《文艺论辑·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艺术虽然不是至上,然而也决不是至下的东西--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那是艺术的叛徒。”
其他释义1.见'留声机'。
读音:liú
[liú]
(1)(动)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不动
(2)(动)留学:~洋|~英。
(3)(动)使留;不使离去:挽~|拘~|~客人吃饭。
(4)(动)注意力放在某方面:~心|~神。
(5)(动)保留:自~地|~底稿|~胡子。
(6)(动)(把别人送来的东西)收下:礼物先~下来。
(7)(动)遗留:旅客~言簿|他把书~在我这里了。
(8)(Liú)姓。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qì
[qì]
(1)(动)用具:瓷~|木~|~物。
(2)(名)器官:消化~。
(3)(名)度量;才能:~量|大~晚成。
(4)(动)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