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
【拼音】:hēi rè bìng
【注音】:ㄏㄟㄖㄜˋㄅ一ㄥˋ
【结构】:黑(上下结构)热(上下结构)病(半包围结构)
【简体】:黑热病
【繁体】:黑熱病
词语解释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传染媒介是白蛉。症状是发烧,鼻和牙龈出血,肝、脾肿大,贫血,白血球减少。病原体是黑热病原虫(旧称利什曼原虫)。黑热病[hēirèbìng]⒈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传染媒介是白蛉。症状是发烧,鼻和牙龈出血,肝、脾肿大,贫血,白血球减少。病原体是黑热病原虫(旧称利什曼原虫)。
引证解释⒈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传染媒介是白蛉。症状是发烧,鼻和牙龈出血,肝、脾肿大,贫血,白血球减少。病原体是黑热病原虫(旧称利什曼原虫)。
网络解释黑热病科普中国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国语辞典病名。一种以白蛉为媒介的寄生传染病。症状为发烧,肝脾肿大,贫血,身体消瘦,腹部膨胀,皮肤呈现暗褐色,鼻和牙龈出血,白血球减少。黑热病[hēirèbìng]⒈病名。一种以白蛉为媒介的寄生传染病。症状为发烧,肝脾肿大,贫血,身体消瘦,腹部膨胀,皮肤呈现暗褐色,鼻和牙龈出血,白血球减少。
英语kala-azarblack sicknessblack fever
其他释义寄生虫病,病原体是黑热病原虫(旧称利什曼原虫),由白蛉传染。症状是发烧,鼻和牙龈出血,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
1.黑热病是由白蛉传给人类的,它会损害包括肝和脾在内的内脏。
2.该药用于治疗致命的寄生虫病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它是由白蛉叮咬传播的。
3.这个研究组希望,除了完成快速诊断黑热病这一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之外,这些蛋白质可能会让科学家制造出第一种黑热病疫苗。
4.黑热病的诊断依赖于对病人的体检。
5.伊朗科学家证明了对内脏利什曼病(即黑热病)的一种快速非侵入性诊断检验可以区分出活跃、亚临床和潜伏的利什曼病病例。
6.如果不加以治疗,黑热病是致命的,但是目前没有快速而简易的诊断方法。
7.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监测一种黑热病疗法的疗效如何,或者检验一位病人是否重新感染了黑热病。
8.内脏利什曼病(又称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利什曼原虫,它是通过白蛉等昆虫叮咬传播给人类的。
9.目的治疗犬利什曼病,消灭保虫宿主,达到预防黑热病的目的。
10.科学家展示了可以导致热带地区疾病黑热病的食肉寄生虫如何骗过免疫系统。
读音:hēi
[hēi]
(1)(形)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
(2)(形)黑暗:天~了|屋子里很~。
(3)(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市|~话。
(4)(形)坏;狠毒:~心。
(5)(形)象征反动:~帮。
(6)(形)(Hēi)姓。
读音:rè
[rè]
(1)(形)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
(2)(形)温度高;感觉温度高:~水|趁~打铁|三伏天很~。
(3)(动)使热;加热(多指食物):把饭菜~一下。
(4)(形)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退~。
(5)(形)情意深厚:~心肠儿。
(6)(形)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中。
(7)(形)很受人欢迎的:~货。
(8)(形)放射性强:~原子。
读音:bìng
[bìng]
(1)(动)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疾~|心脏~。
(2)(名)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了三天。
(3)(名)心病;私弊:弊~。
(4)(名)缺点;错误:语~|通~。
(5)(动)〈书〉祸害;损害:祸国~民。
(6)(动)〈书〉责备;不满:诟~|为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