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手目
【拼音】:yì shǒu mù
【注音】:一ˋㄕㄡˇㄇㄨˋ
【结构】:翼(上下结构)手(独体结构)目(独体结构)
【简体】:翼手目
【繁体】:翼手目
词语解释通称“蝙蝠”。哺乳纲的一目。能飞的哺乳动物。前肢变为翼,故名。指间、前肢与后肢间、后肢间有翼膜,胸肌发达,龙骨突起。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依靠回声定位判定外界物体及自身的位置。齿细小而尖锐,一般以昆虫为食,也有吃果实、花蜜或花粉以及食鱼、吸血的。翼手目[yìshǒumù]⒈通称“蝙蝠”。哺乳纲的一目。能飞的哺乳动物。前肢变为翼,故名。指间、前肢与后肢间、后肢间有翼膜,胸肌发达,龙骨突起。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依靠回声定位判定外界物体及自身的位置。齿细小而尖锐,一般以昆虫为食,也有吃果实、花蜜或花粉以及食鱼、吸血的。
网络解释翼手目翼手目(学名:Chiroptera):俗称“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共有2亚目19科185属962种。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为了适应飞行生活,翼手目动物进化出了一些其他类群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特化伸长的指骨和连接其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发达的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发达的听力等。
国语辞典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中的一目。前肢延长而后肢缩小,前后肢和尾巴以皮膜相连成翼,飞翔面由特别伸长之前肢第二至五指支持之,向后包括后面。多数夜间活动,如蝙蝠等。翼手目[yìshǒumù]⒈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中的一目。前肢延长而后肢缩小,前后肢和尾巴以皮膜相连成翼,飞翔面由特别伸长之前肢第二至五指支持之,向后包括后面。多数夜间活动,如蝙蝠等。德语Flattertiere(lat:Chiroptera,eineOrdnungderSäugetiere)(S,Bio)
1.本文还分析了马鞍岭火山口地区翼手目的区系特点,并对其物种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
2.年在郧西黄龙洞发现目前中国最早的晚期智人,在出土的伴生动物化石中,翼手目类化石是国内首次发现。
3.影响翼手目种数密度分布的决定环境因子是年降雨量,但年平均气温也有明显作用。
4.九百多种,属翼手目.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的统称.
5.翼手目1种、食肉目1种、啮齿目7种.
6.影响翼手目种数密度分布的决定环境因子是年降雨量,但年平均气温也有明显作用。www.chazidian.com/zj-311950/查字典造句网
7.九百多种,属翼手目.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的统称.(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翼手目造句)
8.九百多种,属翼手目.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的统称.[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11950/造句网]
9.其中食虫目1种、翼手目1种、食肉目1种、啮齿目7种。
读音:yì
[yì]
(1)(名)鸟类的飞行器官;上面生有羽毛。通称翅膀:双~|蝉~|羽~|如虎添~。
(2)(名)飞机等飞行工具两侧伸出像鸟翼的部分:机~|~型|尾~。
(3)(名)侧:两~阵地|从左~进攻。
(4)(名)二十八宿之一。
(5)(动)〈书〉帮助;辅佐:~助|扶~。
(6)〈书〉同“翌”。
(7)姓。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读音:mù
[mù]
(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动)〈书〉看:~为奇迹。
(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
(4)(名)目录:书~|药~|剧~。
(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