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宫
【拼音】:tóng gōng
【注音】:ㄊㄨㄥˊㄍㄨㄥ
【结构】:桐(左右结构)宫(上下结构)
【简体】:桐宫
【繁体】:桐宮
词语解释1.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桐宫[tónggōng]⒈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⒉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引证解释⒈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引《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孔传:“经营桐墓立宫,令太甲居之。”《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唐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诗:“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⒉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引《南史·刘穆之等传论》:“及至处权定机,当震主之地,甫欲攘抑后祸,御蔽身灾,使桐宫有卒迫之痛,淮王非中雾之疾,若以社稷为存亡,则义异於此。”康有为《戊戌八月国变记事》诗之一:“庄严对宣室,哀痛起桐宫。”
网络解释桐宫桐宫,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商汤陵墓所在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地望在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后“桐宫”也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综合释义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孔传:“经营桐墓立宫,令太甲居之。”《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唐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诗:“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南史·刘穆之等传论》:“及至处权定机,当震主之地,甫欲攘抑后祸,御蔽身灾,使桐宫有卒迫之痛,淮王非中雾之疾,若以社稷为存亡,则义异於此。”康有为《戊戌八月国变记事》诗之一:“庄严对宣室,哀痛起桐宫。”
汉语大词典(1).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孔传:“经营桐墓立宫,令太甲居之。”《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唐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诗:“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南史·刘穆之等传论》:“及至处权定机,当震主之地,甫欲攘抑后祸,御蔽身灾,使桐宫有卒迫之痛,淮王非中雾之疾,若以社稷为存亡,则义异于此。”康有为《戊戌八月国变记事》诗之一:“庄严对宣室,哀痛起桐宫。”
国语辞典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荣河县。商汤的长孙太甲暴虐、乱德,不遵法纪,伊尹乃在商汤之墓地建造宫室,称为「桐宫」,让太甲在此思过。桐宫[tónggōng]⒈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荣河县。商汤的长孙太甲暴虐、乱德,不遵法纪,伊尹乃在商汤之墓地建造宫室,称为「桐宫」,让太甲在此思过。
其他释义1.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1.伊尹是汤的宰相,汤死后,他辅佐汤的儿子太甲,但不久以后,他就罗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宫,自立为王。
2.如果苛刻一点说中间还有一个国君“太甲”,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
3.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
4.帝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改恶从善,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来,还政给他,自己告老还乡。
5.伊尹是汤的宰相,汤死后,他辅佐汤的儿子太甲,但不久以后,他就罗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宫,自立为王。(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6.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7.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www。chazidian。com/zj-177834/造句网)
读音:tóng
[tóng]
1.泡桐。
2.油桐。
3.梧桐。
4.(Tóng)姓。
读音:gōng
[gōng]
1.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殿。行~。故~。东~。
2.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龙~。月~。蟾~。
3.庙宇的名称:碧霞~。雍和~。
4.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少年~。民族~。劳动人民文化~。
5.指子宫:~颈。刮~。~外孕。
6.姓。
7.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见〖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