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不中礼
【拼音】:jiǎn bù zhòng lǐ
【注音】:ㄐ一ㄢˇㄅㄨˋㄓㄨㄥˋㄌ一ˇ
【词性】:成语。
【简体】:俭不中礼
【繁体】:儉不中禮
词语解释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俭不中礼[jiǎnbùzhònglǐ]⒈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引证解释⒈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引《诗·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閔之。”《旧唐书·王珪传》:“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⒈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引《诗·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閔之。”《旧唐书·王珪传》:“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成语解释俭不中礼
综合释义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珪既~,时论以是少之。◎《旧唐书·王珪传》俭不中礼[jiǎnbùzhònglǐ]过于俭约而不合礼也。《诗经·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汉、申培《诗说》:「葛履,魏之内子,俭不中礼。」;《唐书·王珪传》:「珪不作家庙,世以俭不中礼少之。」
汉语大词典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诗·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旧唐书·王圭传》:“圭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
其他解释过于俭约而不合礼也。《诗经·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汉、申培《诗说》:「葛履,魏之内子,俭不中礼。」;《唐书·王珪传》:「珪不作家庙,世以俭不中礼少之。」
出处《诗经·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其他释义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1.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旧唐书·王珪传》
读音:jiǎn
[jiǎn]
(形)俭省:勤~|省吃~用。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zhōng,zhòng
[zhò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