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济
【拼音】:gè tǐ jīng jì
【注音】:ㄍㄜˋㄊ一ˇㄐ一ㄥㄐ一ˋ
【繁体】:個體經濟
词语解释个体经济gètǐjīngjì。(1)生产资料归个体所有,并且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它的特点是经营分散,规模小。个体经济[gètǐjīngjì]⒈生产资料归个体所有,并且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它的特点是经营分散,规模小。英self-employedbusiness;individualeconomy;
基础解释[self-employedbusiness;individualeconomy]生产资料归个体所有,并且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它的特点是经营分散,规模小。
引证解释⒈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引《文汇报》1984.4.1:“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的必要补充。”
网络解释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点。基本上无剥削。个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个体经济中,生产者既是直接的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是一种不带有剥削关系的私有经济。
综合释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文汇报》1984.4.1:“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的必要补充。”个体经济[gètǐjīngjì]生产资料及生产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与支配的经济形式。
汉语大词典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文汇报》1984.4.1:“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的必要补充。”
法语économie individuelle
其他释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1.为尽快按时保质完成个体经济普查的录入工作,黄村街天雅社区近日邀请街道统计办工作人员前来协助做好录入工作。
2.第一个部份为个体经济的基础部份,包括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独占市场、垄断性竞争市场、寡占市场、要素市场。
3.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4.用手抓鱼是个体经济,只能抓到缝里的鱼;用杆钓鱼是小型经济,只能钓到浅层的鱼;用网捕鱼是大型经济,可以捕到大批的鱼;毒鱼炸鱼是。
5.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6.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是当时革命根据地的农民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以便进行生产而建立起来的劳动互助组织。
7.本条例所称用人单位,是指特区内招用员工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
8.社会经济制度变化了,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9.青海新闻网讯湟源县通过发展工业、旅游业、个体经济、规模养殖等措施,目前已使全县多名农民“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10.私营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读音:gè,gě
[gè]
[ gè ]1. 量词:三个月。洗个澡。
2. 单独的:个人。个性。个位。
3. 身材或物体的大小:高个子。
4. 用在动词与补语中间,以加强语气:笑个不停。吃个饱。
[ gě ]1. 〔自个兒〕自己。
读音:tǐ,tī
[tǐ]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读音:jì,jǐ
[jì]
[ 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 jǐ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