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
【拼音】:tú gǎi
【注音】:ㄊㄨˊㄍㄞˇ
【词性】:动词。
【结构】:涂(左右结构)改(左右结构;左边是己;不是已)
【繁体】:塗改
词语解释涂改túgǎi。(1)涂去原有的,重新写或画。涂改[túgǎi]⒈涂去原有的,重新写或画。例涂改无效。英alter;
基础解释(动)抹去原来的字,重新写:~姓名。
引证解释⒈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引唐李商隐《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余尝借观,皆坡(苏东坡)亲笔,凡有涂改,即押字於下,而用臺印。”鲁迅《<嵇康集>序》:“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輒復涂改,使悉从同。”
网络解释涂改涂改,拼音túgǎi,汉语词语,指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
综合释义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唐李商隐《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余尝借观,皆坡(苏东坡)亲笔,凡有涂改,即押字於下,而用臺印。”鲁迅《<嵇康集>序》:“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輒復涂改,使悉从同。”
汉语大词典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唐李商隐《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余尝借观,皆坡(苏东坡)亲笔,凡有涂改,即押字于下,而用台印。”鲁迅《〈嵇康集〉序》:“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辄复涂改,使悉从同。”
国语辞典涂抹文字,加以修改。涂改[túgǎi]⒈涂抹文字,加以修改。引唐·李商隐〈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法语biffer et corriger、raturer
其他释义1.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
1.同时,为了防止官员涂改账册,朱元璋下令在进行钱粮登记时,把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2.老公接过涂改带,三下五除二就给拆开了,然后用剪刀把多余的剪掉,再接上;把涂改带装好,试试,不成的话就再剪下去一截儿。
3.评分记录学生的懵懂,有老师会消除;黑板的斑驳,有板擦会抹去;作业本的错误,有涂改液会修正;你的烦恼,有我来为你驱赶!祝你教师节快乐!
4.学生的懵懂,有老师会消除;黑板的斑驳,有板擦会抹去;作业本的错误,有涂改液会修正;你的烦恼,有我来为你驱赶!祝你教师节快乐!
5.另外,涂改液这种文具里一般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这些物质挥发出来的气体对人都有不良影响。
6.现在不少中小学生的铅笔盒已经不放橡皮了,取而代之的是涂改液。
7.从告别铅笔时代起,伴随钢笔、圆珠笔、水性笔的另一样文具就是涂改液。
8.美好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明澈的湖水染上通明的质感,也能给纯真的心灵涂改一层光辉。
9.所以我会立刻把写好的一段打印出来,看看它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用铅笔在纸上涂涂改改。
10.果壳网《健康朝九晚五主题站》编辑王雯、医学学士日常生活中,小孩总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具,比如涂改液、铅笔之类的。
读音:tú
[tú]
(1)(动)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粉|~药。
(2)(动)(动)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抹。
(3)(动)(动)抹去:~改|~料。
(4)(动)(名)〈书〉泥:~炭。
(5)(动)(名)海涂。
(6)(动)同途。
(7)(动)姓。
读音:gǎi
[gǎi]
1. 变更,更换:改变。更(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