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符
【拼音】:yù fú
【注音】:ㄩˋㄈㄨˊ
【结构】:玉(独体结构)符(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玉制的信物。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玉符[yùfú]⒈玉制的信物。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
引证解释⒈玉制的信物。引《史记·吕不韦列传》:“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宋赵抃《次韵程给事寓越廨宇有怀》:“言念玉符分镇日,却思琼苑拜恩初。”⒉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引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愷容金节护,册命玉符新。”赵殿成笺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
网络解释玉符玉符,汉语词汇,
释义1、玉制的信物。2、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
综合释义玉制的信物。《史记·吕不韦列传》:“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宋赵抃《次韵程给事寓越廨宇有怀》:“言念玉符分镇日,却思琼苑拜恩初。”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愷容金节护,册命玉符新。”赵殿成笺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
网友释义玉符,汉语词汇,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等书,释义为玉制的信物。
汉语大词典(1).玉制的信物。《史记·吕不韦列传》:“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宋赵抃《次韵程给事寓越廨宇有怀》:“言念玉符分镇日,却思琼苑拜恩初。”(2).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恺容金节护,册命玉符新。”赵殿成笺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
其他释义1.玉制的信物。2.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
1.九头鸟客栈,方周手上把玩着枢机图所化的玉符沉思着。
2.衣云见智勇健追近,慌忙又打出一枚玉符。
3.当玉符河流域的许寺洼有内涝积水时,在小清河行洪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打开睦里闸,将内涝积水通过丁字河排入小清河。
4.汛期对玉符河排洪的具体措施为,当许寺洼有内涝积水时,在小清河行洪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打开睦里闸,将内涝积水通过丁字河排入小清河。
5.云师兄拿出来的却是心法玉符,心情激动的无可无不可了。
6.司空毅面有讶色,神识往玉符内一探端,朗笑一声。
7.他依言弄破手心,一滴鲜红的血液滴道了那枚蓝色玉符上面,并对它讲了句:“沈缘”。
8.玉符河、兴济河和城内纵横的泉水河,这些一条条由珍珠镶成的玉带给济南这座城市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灵动、带来了性情、带来了极致的品位。
9.00,卧虎山水库溢洪闸闸门开启,水库水向玉符河一路奔去。
10.目前,卧虎山水库回灌补源放水量为每天10万立方米,由于水量较小,并未开启溢洪闸,水从西边放水洞流进玉符河。
读音:yù
[yù]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
读音:fú
[fú]
1.符节:兵~。虎~(虎形的兵符)。
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他所说的与事实不~。
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画了一张~。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