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发
【拼音】:jǔ fā
【注音】:ㄐㄨˇㄈㄚ
【结构】:举(上下结构)发(独体结构)
【简体】:举发
【繁体】:舉發
词语解释举发jǔfā。(1)expose,denounce检举揭发坏人、坏事。举发[jǔfā]⒈检举揭发坏人、坏事。英expose,denounce;
基础解释[expose,denounce]检举揭发[坏人、坏事]。
引证解释⒈检举揭发。引三国魏曹操《步战令》:“临战,兵弩不离陈;离陈,伍长什长不举发,与同罪。”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出口之货,有作伪者,准商举发,立予查究。”⒉发作。引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三国演义》第七四回:“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先妣有心痛疾,举发则弥旬不瘳。”
网络解释举发举发,汉语词汇。
释义1、检举揭发(坏人、坏事)。2.发作。
综合释义检举揭发。三国魏曹操《步战令》:“临战,兵弩不离陈;离陈,伍长什长不举发,与同罪。”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出口之货,有作伪者,准商举发,立予查究。”发作。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三国演义》第七四回:“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先妣有心痛疾,举发则弥旬不瘳。”举发[jǔfā]检举告发。如:「他剥削劳工的行为,终于遭人举发。」病情发作。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不想庞涓在公子根前下了谮言,将贫道刖其二足,如今佯推风疾举发。」《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行事发令。《管子.幼官》:「举发以礼,时礼必得。」举发[jǔfā]检举告发。 【造句】居民无法忍受附近工厂所排放的恶臭废气,经蒐证后向环保署举发。
网友释义举发,汉语词汇。拼音:jǔfā释义:1、检举揭发(坏人、坏事)。2.发作。
国语辞典检举告发,如:「他剥削劳工的行为,终于遭人举发。」举发[jǔfā]⒈检举告发。例如:「他剥削劳工的行为,终于遭人举发。」⒉病情发作。引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不想庞涓在公子根前下了谮言,将贫道刖其二足,如今佯推风疾举发。」《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⒊行事发令。引《管子·幼官》:「举发以礼,时礼必得。」
辞典修订版检举告发,如:「他剥削劳工的行为,终于遭人举发。」病情发作。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不想庞涓在公子根前下了谮言,将贫道刖其二足,如今佯推风疾举发。」《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行事发令。《管子.幼官》:「举发以礼,时礼必得。」
辞典简编版检举告发。 【造句】居民无法忍受附近工厂所排放的恶臭废气,经蒐证后向环保署举发。
其他释义检举;揭发(坏人、坏事)。
1.第一章节驳斥否认巫术真实性使得阻碍他们举发女巫的评论家们。
2.第一宗攀登额菲尔士峰壮举发生于1953年。
3.在妒恨悲愤之中,她终于举发她的情人,一切都招供了,一切都证实了。
4.游客发现之后立即向北京故宫举发。
5.事后有其他受刑人得知后,向狱方举发王男恶行,王男矢口否认,辩称是遭人陷害;法院调查发现,陈姓被害人虽是同志,但他与王男并无恩怨,且他指证历历。
6.三发现船上有走私或未依规定完税之货物而不报告或举发者。
7.举发自新即是悔悟,量法处置即当从轻甚或宽免。
8.如太监有不法等情,应由总管太监举发,否则定将总管太监革退,还要从重治罪。
9.我是投鼠忌器,怕伤了彼此情谊,不然早就举发他的错误了。
10.考察一千多年的科举发展史,可以看出考试制度的发展规律,高考制度自然也不例外。
读音:jǔ
[jǔ]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
读音:fā,fà
[fā]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