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居
【拼音】:suǒ jū
【注音】:ㄙㄨㄛˇㄐㄨ
【结构】:所(左右结构)居(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住宅;住处。唐刘长卿有《过郑山人所居》诗。所居[suǒjū]⒈住宅;住处。唐刘长卿有《过郑山人所居》诗。
引证解释⒈住宅;住处。引《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至正甲申岁,潮州士人余善文,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康熙中,献县胡维华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大城、文安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
网络解释所居《所居》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61首。
综合释义住宅;住处。《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至正甲申岁,潮州士人余善文,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康熙中,献县胡维华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大城、文安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
网友释义杏鲍菇烧肉是一道由五花肉、杏鲍菇等食材制成的美食。
汉语大词典住宅;住处。《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至正甲申岁,潮州士人余善文,于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康熙中,献县胡维华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大城、文安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馀里。”
其他释义1.住宅;住处。唐刘长卿有《过郑山人所居》诗。
1.以俸禄在家乡建宗祠,在白鹭屿办南屏书院,所居旧屋朴陋湫隘,无所增缮,布衣蔬食终其身。
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这所居民楼附近,距离外围那只四处巡弋放哨的沉沦魔不远的一块阴暗的楼道角落,隐约可以看到两个人影。
4.乾隆皇帝极为重视,为了隆重接待班禅,在这里特仿班禅所居的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形式,兴修了这座庙宇。
5.而中间宫殿则甚少有人出入,由此推断想来那便,就该是天灵宝华观,掌观松龄真人所居的天灵大殿了。
6.蒙古大汗颇有知人之明,以你之能若来投奔,所居之位必在我等之上。
7.你的灵魂是你最深沉、完整的本体,是上苍之所居,也是你真实的安身立命之处。
8.在下片头二句中,傍墙的薜荔和满地的莓苔使女主人公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产生一种令人郁闷,隔离人世的气氛。
9.竺仁宝所居住的胡家弄是一条非常老的弄堂,有的房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三轮车骑进来都嫌逼仄。
10.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各类经营场所、居民住宅中,广泛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推广省柴节煤灶。
读音:suǒ
[suǒ]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读音:jū
[jū]
(1)(动)住:~民|分~。
(2)(名)住的地方;住所:迁~|鲁迅故~。
(3)(动)在(某种位置):~左|~首。
(4)(动)当;任:~功|以专家自~。
(5)(动)积蓄;存:~积|奇货可~。
(6)(动)停留;固定:变动不~|岁月不~。
(7)(名)用作某些商店的名称(多为饭馆):同和~|沙锅~。
(8)(J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