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集
【拼音】:yǐng chuān jí
【注音】:一ㄥˇㄔㄨㄢㄐ一ˊ
【结构】:颍(左右结构)川(独体结构)集(上下结构)
【繁体】:潁川集
词语解释东汉时陈寔﹑荀淑两家享名当时,均为颍川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颍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
基础解释东汉时陈寔﹑荀淑两家享名当时,均为颍川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颍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
引证解释⒈东汉时陈寔、荀淑两家享名当时,均为颍川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潁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参见“德星”、参阅《后汉书·荀韩锺陈传》。引唐董思恭《咏星》:“方知潁川集,别有太丘门。”
网络解释颍川集yǐngchuānjíㄧㄥˇㄔㄨㄢㄐㄧˊ
综合释义东汉时陈寔、荀淑两家享名当时,均为颍川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潁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唐董思恭《咏星》:“方知潁川集,别有太丘门。”参见“德星”、参阅《后汉书·荀韩锺陈传》。
汉语大词典东汉时陈寔、荀淑两家享名当时,均为颍川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颍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唐董思恭《咏星》:“方知颍川集,别有太丘门。”参见“德星”、参阅《后汉书·荀韩钟陈传》。
其他释义1.东汉时陈寔﹑荀淑两家享名当时,均为颍川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颍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
读音:yǐng
[yǐng]
(名)颍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嵩山;流至安徽省境内注入淮河。
读音:chuān
[chuān]
(1)(名)(本义)水道;河流:河~。
(2)(名)平地;平野:米粮~|一马平~。
(3)(名)指四川的简称。
读音:jí
[jí]
(1)(动)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动)集市:赶~。
(3)(名)集子:诗~|文~|全~|地图~。
(4)(量)某些篇幅较多而分为若干部分的书籍中的一部分;本数较多而分为两三个段落的影片中的一个段落:《康熙字典》分子、丑、寅、卯等十二~|这部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
(5)(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