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扬
【拼音】:bān yáng
【简体】:班扬
【繁体】:班揚(johnbunyan)
词语解释班扬[bānyáng]⒈犹宣扬。⒉汉班固和扬雄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
引证解释⒈犹宣扬。引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广宣恩信,班扬符赏。”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奉遵科教,班扬明令。”⒉汉班固和扬雄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引南朝宋王僧达《祭颜光禄文》:“义穷几彖,文蔽班扬。”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明张居正《祭秦白崖先生文》:“揖班扬,掩陆谢。”沉德镛《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赋此以申私仰》诗:“异代班扬原并驾,旧时高李共登臺。”
英语bunyan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628~1688)英小学说家。幼年贫苦失学,曾任浸信会牧师,从事布道工作。公元一六六零年,英国王政复辟之后,以叛离国教罪名,被捕下狱,历时十二年。着有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影响极大。也译作「邦扬」、「彭扬」。
读音:bān
[bān]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 定时开行(
)的:班车。班机。班期。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7.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8. 古同“斑”,杂色。
9. 姓。
读音:yáng
[yáng]
(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
(2)(动)往上撒:~场。
(3)(形)传播出去:赞~|~言。
(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
(5)(名)指江苏扬州。
(6)(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