濆薄
【拼音】:pēn báo
【简体】:濆薄
【繁体】:濆薄
词语解释⒈ 亦作“濆礡”。⒉ 冲激;激荡。
基础解释亦作/'濆礡/'。冲激;激荡。
引证解释⒈ 亦作“濆礡”。冲激;激荡。引:晋郭璞《<山海经>序》:“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纷紜,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於山川,丽状於木石者,恶可胜言乎?”晋左思《吴都赋》:“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控清引浊,混涛并瀨,濆薄沸腾,寂寥长迈。”明王世贞《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诗:“冠山神鰲颠簸荡,鬣风长鲸怒濆礴。”
综合释义亦作“濆礡”。冲激;激荡。晋郭璞《<山海经>序》:“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纷紜,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於山川,丽状於木石者,恶可胜言乎?”晋左思《吴都赋》:“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控清引浊,混涛并瀨,濆薄沸腾,寂寥长迈。”明王世贞《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诗:“冠山神鰲颠簸荡,鬣风长鲸怒濆礴。”濆薄[pēnbáo]迸射涌起。《文选.左思.吴都赋》:「濆薄沸腾,寂寥长迈。」晋.郭璞〈山海经.序〉:「精气混淆,自相濆薄。」
网友释义濆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ēnbáo,是指冲激;激荡。
汉语大词典亦作“濆礡”。冲激;激荡。晋郭璞《〈山海经〉序》:“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晋左思《吴都赋》:“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控清引浊,混涛并濑,濆薄沸腾,寂寥长迈。”明王世贞《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冠山神鳌颠簸荡,鬣风长鲸怒濆礴。”
辞典修订版迸射涌起。《文选.左思.吴都赋》:「濆薄沸腾,寂寥长迈。」晋.郭璞〈山海经.序〉:「精气混淆,自相濆薄。」
其他释义1.亦作'濆礡'。2.冲激;激荡。
1.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读音:fén,pēn
[pēn]
[ fén ]1. 水边;岸边:“铺敦淮濆。”
[ pēn ]1. 古同“喷”:“濆泉上涌。”
2. 涌起。
3. 涌起的高浪:“撇漩捎濆无险阻。”
读音:báo,bó,bò
[báo]
[ báo ]1.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2. 冷淡,不热情:薄待。
3. 味道淡:薄酒。
4. 土地不肥沃:薄田。
[ bó ]1.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2.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3.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4.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5.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6.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7. 古同“箔”,帘子。
8. 姓。
[ bò ]1.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