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有原
【拼音】:yǒu běn yǒu yuán
【简体】:有本有原
【繁体】:有本有原
词语解释⒈ 亦作“有本有源”。⒉ 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基础解释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引证解释⒈ 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引: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説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综合释义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有本有原[yǒuběnyǒuyuán]有根本、起源。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汉语大词典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国语辞典⒈ 有根本、起源。引: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辞典修订版有根本、起源。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出处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其他释义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近义词 有本有源
读音:yǒu,yòu
[yǒu]
[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读音:běn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读音:yǒu,yòu
[yǒu]
[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读音:yuán
[yuán]
(1)(形)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
(2)(形)原来;本来:~地|~作者。
(3)(形)没加工的:~棉|~煤|~油。
(4)(Yuán)姓。
(5)(动)原谅:情有可~。
(6)(名)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
(7)同“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