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育
【拼音】:zuò yù
【简体】:作育
【繁体】:作育
词语解释⒈ 培养,造就。指耕作、养护。作育[zuòyù]⒈培养,造就。指耕作、养护。
基础解释培养,造就。指耕作、养护。
引证解释⒈ 培养,造就。引:明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⒉ 指耕作、养护。引:《解放日报》1943.8.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⒈培养,造就。引明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⒉指耕作、养护。引《解放日报》1943.8.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
综合释义培养,造就。明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指耕作、养护。《解放日报》1943.8.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作育[zuòyù]培养。如:「作育英才」。
网友释义作育(1).培养,造就。明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2).指耕作、养护。《解放日报》1943.8.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
汉语大词典(1).培养,造就。明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2).指耕作、养护。《解放日报》1943.8.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
国语辞典⒈ 培养。例:如:「作育英才」。作育[zuòyù]⒈培养。例如:「作育英才」。
辞典修订版培养,如:「作育英才」。
其他释义1.培养,造就。2.指耕作﹑养护。
1.“振兴文化”匾予陈鹤亭先生彰其丰功,赠“嘉惠士林”匾予李恒升先生扬其品绩,题“作育人才”匾予张信之先生志其高风。
2.不是境况作育人,而是人作育境况。
3.“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高校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作育人的人师。
4.代表作:育婴奇谭;唯有天使生双翼;小报妙冤家;吾之爱妻;费城故事;捉贼记;西北偏北。
5.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6.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92966/作育造句)
读音:zuò,zuō
[zuò]
[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 zuō ]作坊:小器~。
读音:yù
[yù]
1. 生养:育龄。节育。生儿育女。
2. 养活:育婴。哺育。培育。抚育。养育。
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