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祠
【拼音】:bì xiá yuán jūn cí
词语解释⒈ 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碧霞元君祠[bìxiáyuánjūncí]⒈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
基础解释道观名。
引证解释⒈ 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引:清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亦省作“碧霞祠”、“碧霞”。清叶廷琯《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秦李斯篆书,在泰山顶玉女池上……明嘉靖间,移於碧霞祠东廡。”郭沫若《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⒈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引清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亦省作“碧霞祠”、“碧霞”。清叶廷琯《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秦李斯篆书,在泰山顶玉女池上……明嘉靖间,移於碧霞祠东廡。”郭沫若《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
综合释义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清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亦省作“碧霞祠”、“碧霞”。清叶廷琯《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秦李斯篆书,在泰山顶玉女池上……明嘉靖间,移於碧霞祠东廡。”郭沫若《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碧霞元君祠[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年@@@@@间。#####]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年@@@@@间。
汉语大词典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清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亦省作“碧霞祠”、“碧霞”。清叶廷琯《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秦李斯篆书,在泰山顶玉女池上……明嘉靖间,移于碧霞祠东庑。”郭沫若《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
其他释义1.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
读音:bì
[bì]
(1)(名)青绿色的玉。
(2)(名)青绿色:~空|~波|金~辉煌。
读音:xiá
[xiá]
(名)早晚的彩云:~光|云蒸~蔚|~帔。
读音:yuán
[yuán]
(1)(形)开始的;第一:~始|~旦|~月。
(2)(形)为首的;居首的:~首|~年。
(3)(形)主要;根本:~素|~音。
(4)(形)元素:一~论|二~论。
(5)(形)构成一个整体的:单~。
(6)(名)货币单位;同“圆”⑥⑦。
(7)(名)朝代。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定国号为元。1297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8)(Yuán)姓。
读音:jūn
[jūn]
(1)(名)君主:国~。
(2)(名)〈书〉对人的尊称:张~|诸~。
读音:cí
[cí]
见〔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