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子
【拼音】:pá zi
【简体】:耙子
【繁体】:耙子
词语解释⒈ 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英:rake;耙子[pázi]⒈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英rake;
基础解释1.射击的目标。2.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
引证解释⒈ 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⒈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汉语大词典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国语辞典⒈ 用以聚拢或疏散柴草、谷物及整理土地的农具。⒉ 比喻事情的门路。例:如:「我费了许多功夫,却仍找不著耙子」。耙子[pázi]⒈用以聚拢或疏散柴草、谷物及整理土地的农具。⒉比喻事情的门路。例如:「我费了许多功夫,却仍找不著耙子」。英语arake德语Harke(S),Egge(S)法语râteau
辞典修订版用以聚拢或疏散柴草、谷物及整理土地的农具。比喻事情的门路,如:「我费了许多功夫,却仍找不着耙子」。
法语herse、râteau
其他释义1.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1.哈哈,情人节成了商家名副其实的搂钱耙子了,不管挨不挨边,都大打情人节的牌,并着实赚了一把。
2.面糊所到之处就迅速地凝成一层,未凝固的面糊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耙子绕场一周,刚好将面糊摊成煎饼的模样。
3.二妞走至丁家院门口,见吴氏正弯着身子用耙子翻晒麦子,晒坪的另一侧,是胀鼓鼓的板栗,看着就喜人的很。
4.村宅垒石做底墙,上半部灰砖灰瓦,窗框用细木棍支起,屋檐下吊挂着耙子、锄头、竹篮等,甚至还“筑”着一个惟妙惟肖的燕巢。
5.前边一人拉着大骡马托着木耙,少年蹲伏在耙子上,随着骡马的前进扭动着身子,于是先前被铧犁翻起的泥土块就变得疙瘩汤般的细碎了。
6.医院成了搂钱的耙子,哪里还有“割股之心”,现在的患者谁上医院不揪着钱袋子紧张得要命?因为医院收钱没有规律了。
7.父亲也拿来了钉耙,小爷爷接过耙子就来到了缸边,探身勾起格栅,大家都围聚了过去。
8.蛋糕打造者没缘无端地用抖动的耙子摇一条赤裸的蛇。
9.蛋糕制造者事出有因地用发抖的耙子摇一条赤裸的蛇。
10.到外地再读上四年书,回到家乡,摇身一变,土包子成了公家人,泥饭碗变成了铁饭碗,从此彻底离开庄稼地,就像我母亲韵红梅经常说的那样,再也不用当“庄稼耙子”。
读音:bà,pá
[pá]
[ bà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
2. 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耙两遍了。
[ pá ]1. 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耙子。齿耙。
2. 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