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识辩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识辩

识辩

【拼音】:shí biàn

【注音】:ㄕˊㄅ一ㄢˋ

【结构】:识(左右结构)辩(左中右结构)

【简体】:识辩

【繁体】:識辯

解释

词语解释识别辨认。辩﹐通'辨'。

基础解释识别辨认。辩﹐通/'辨/'。

引证解释⒈识别辨认。辩,通“辨”。引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

网络解释识辩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

综合释义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识」与「辩」分别出自扬雄〔法言〕一书〔寡见〕篇中的两段文字。一段是:「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另一段是:「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就前段文字看,「识」是认识或知道,有「至识」和「迷识」之分;至识是真知,而迷识则是假知。多看多听而体认到真理的便是真知;同样多看多听却获得邪说歪理的则是假知。扬雄之意,在指当时的人,只注重后世学者之言,不知先哲所说的真理,好假而不知真,所以没有至识。就后一段文字而言,「辩」就是「明辨」的意思。要想明辨天地人事一切的理,非依赖五经不可;易辩天地,书辩政事,礼辩人间百事,诗辩心志,春秋辩正理。唯有通过五经的学习,一个人方能达到真正知道宇宙和人文的真理,才是「至识」之境。「辩」须依靠经,经是正道,真理在其中,而「识」又须识正道才能算「至识」,因此「识」与「辩」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大词典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疏虞。”

其他释义1.识别辨认。辩﹐通'辨'。

识辩造句更多 >>

1.在《认识辩论》中,游梓翔教授一共概括了十八种常见谬误,其中“人身攻击”、“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以偏概全”等都是人所熟知的。

2.根据真理十属性的要求,强调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增强主体意识、唯实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求是意识、效益意识、大局意识、结合意识、发展意识、辩证意识。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9276/造句网

字义分解

读音:shí,zhì

[shí]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读音:biàn

[biàn]

(动)辩解;争论:分~|争~|~论。

识辩相关成语

识辩相关词语

关于识辩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申辩

下一个:讼辩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