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鼎
【拼音】:liè dǐng
【注音】:ㄌ一ㄝˋㄉ一ㄥˇ
【结构】:列(左右结构)鼎(半包围结构)
【简体】:列鼎
【繁体】:列鼎
词语解释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列鼎[lièdǐng]⒈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
引证解释⒈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引《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唐王维《寓言》诗:“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水浒传》楔子:“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明刘基《会稽张氏春晖堂》诗:“列鼎未酬欢,倚门已生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春秋初年的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葬中,从太子元以下的各级贵族,列鼎的数目和车马都还有一定的组合,以‘别贵贱,辨等列’。”
网络解释列鼎列鼎,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唐王维《寓言》诗:“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水浒传》楔子:“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明刘基《会稽张氏春晖堂》诗:“列鼎未酬欢,倚门已生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春秋初年的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葬中,从太子元以下的各级贵族,列鼎的数目和车马都还有一定的组合,以‘别贵贱,辨等列’。”列鼎[lièdǐng]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盛菜肴的器具。列鼎形容菜肴极为丰盛,或生活的奢华。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八:「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自别来享重福,列鼎身康健。
汉语大词典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唐王维《寓言》诗:“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水浒传》楔子:“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明刘基《会稽张氏春晖堂》诗:“列鼎未酬欢,倚门已生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春秋初年的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葬中,从太子元以下的各级贵族,列鼎的数目和车马都还有一定的组合,以‘别贵贱,辨等列’。”
国语辞典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盛菜肴的器具。列鼎形容菜肴极为丰盛,或生活的奢华。列鼎[lièdǐng]⒈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盛菜肴的器具。列鼎形容菜肴极为丰盛,或生活的奢华。引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八:「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自别来享重福,列鼎身康健。」
辞典修订版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盛菜肴的器具。列鼎形容菜肴极为丰盛,或生活的奢华。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八:「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自别来享重福,列鼎身康健。」
其他解释与盛馔同。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裀而坐,列鼎而食。」;唐、李白〈古风诗〉:「入门上高唐,列鼎错珍羞。」
其他释义1.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
1.祭灶时要设立神主,设祭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有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痕迹。
2.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捆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
3.东周时期讲求“列鼎而食”,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此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地位较高的士大夫。
4.据朱亮介绍,东周时期讲求“列鼎而食”,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此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地位较高的士大夫。
5.后,每有酒会,必然要把施叔范拉在旁边的位子上坐下,上菜时,唐云就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起立,拣些最适宜于他吃的夹入盘内,真像古时诸侯列鼎而食。
6.快速化的生活节奏,大工业时代的便利,消解了惜客好义,抑或列鼎而食的意义。
7.这期间顾天启与姚夕喝酒赏景,习武看戏,过着列鼎重裀的生活,颇为悠闲自得。
8.父母去世后,子路南游楚国,做了大官,“从车百乘”,“列鼎而食”。
9.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有食物。
10.道天下第一菜,先把鸡汤煮成浓汁,虾仁番茄爆火略炒,加入鸡汁轻芡,油炸锅巴一盘,趁热浇上勾过芡的鸡汁番茄虾仁,油润吐刚,声爆轻雷,列鼎而食,色、香、味、声,四者悉备,既中看又中吃。唐鲁孙
读音:liè
[liè]
(1)(动)排列:罗~|~队欢迎。
(2)(动)安排到某类事物之中:~入议程。
(3)(名)行列:站在最前~。
(4)(量)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火车。
(5)(名)类:不在此~。
(6)(名)各;众:~国|~位观众。
(7)(Liè)姓。
读音:dǐng
[dǐng]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