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籍
【拼音】:qún jí
【结构】:群(左右结构)籍(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群籍'。2.原指五经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
基础解释亦作/'群籍/'。原指五经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
网络解释群籍群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únjí,意思是原指五经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
综合释义群籍亦作“群籍”。”《晋书·阮籍传》:“博览羣籍,尤好《庄》《老》。”
汉语大词典亦作“群籍”。原指五经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汉荀悦《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晋书·阮籍传》:“博览群籍,尤好《庄》《老》。”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脱稿的。”
1.董燿字小农,号枯匏,其人博览群籍,旁及内典,工端楷,代表性作品之一,是在贝多叶上写经十余种,细如蝇头,极为精致。
2.他目光炯炯,须发飘飘,博览群籍,满腹经纶,用毕生心血熬出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煌煌巨著,他是王充。
3.在此,他遍览群籍,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
4.徐忆农认为,由于人生有限,任何人都无法遍览群籍,所以政府要多鼓励和倡导公民加强对经典作品的“深阅读”。
5.倭奴群籍罗胸际,译学殚精有底忙。
6.他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熟落期的制高点上总纂《四库全书》,并以纲纪群籍的识力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后世学人开辟了学习典籍的门径。
7.《古今图书集成》荟萃群籍,内容宏富,分类细密,条理井然,“不独国文足资考证,且于实业多所发明,新理旧闻两有裨益”,“天下奉为至宝也”。
8.陈亚瓓自幼笃学自强,博览群籍,过目成诵,时人视为神童。
9.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
10.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读音:qún
[qún]
(1)(名)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鸡~|建筑~。
(2)(形)成群的:峰~|~居。
(3)(名)众多的人:~言堂|~策~力。
(4)(量)成群的人或东西:一~孩子|一~马。
读音:jí
[jí]
(1)(名)书籍;册子:古~。
(2)(名)籍贯:原~。
(3)(名)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国~|党~|学~。
(4)(名)(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