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足
【拼音】:fā zú
【注音】:ㄈㄚㄗㄨˊ
【结构】:发(独体结构)足(上下结构)
【简体】:发足
【繁体】:發足
词语解释起程;出发。发足[fāzú]⒈起程;出发。
引证解释⒈起程;出发。引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驥士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坛经·行由品》:“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元柯丹丘《荆钗记·团圆》:“我在东甌发足,渡口登舟。”清陈确《与刘伯绳书》:“如兄欲至京师,必先自越城发足,乌有先见京师而后发程之理?”
网络解释发足发足,fāzú,起程;出发。引自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
综合释义起程;出发。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驥士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坛经·行由品》:“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元柯丹丘《荆钗记·团圆》:“我在东甌发足,渡口登舟。”清陈确《与刘伯绳书》:“如兄欲至京师,必先自越城发足,乌有先见京师而后发程之理?”起程。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八出》:「我在东瓯发足,渡口登舟。」
网友释义发足,fāzú,起程;出发。引自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
汉语大词典起程;出发。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骥士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坛经·行由品》:“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元柯丹丘《荆钗记·团圆》:“我在东瓯发足,渡口登舟。”清陈确《与刘伯绳书》:“如兄欲至京师,必先自越城发足,乌有先见京师而后发程之理?”
国语辞典起程。发足[fāzú]⒈起程。引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八出》:「我在东瓯发足,渡口登舟。」
辞典修订版起程。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八出》:「我在东瓯发足,渡口登舟。」
其他释义1.起程;出发。
1.带着一连串的惊叫,大马顿时向北门发足狂奔起来,徐诚忻坐在上面摇摇摆摆好似不倒翁。
2.他俩都发足狂奔,几乎并肩齐头并进。
3.李承训生怕一身带血惹人注目,过了关卡便弃了马匹,换了血衣,好在此刻夜幕降临,路上几无行人,他便发足狂奔,无所顾忌。
4.此时,陈澈看着发足狂奔的猛兽大军后面的五道威然峙立的身影心中大喜。
5.其一,深市曾多次出现转强迹象,但随后沪市权重股、中字头国企股发足狂奔,吸走深市跟风资金。
6.凌子丰见状也不含糊,随后发足疾追。
7.一旦这些受压的岩浆冲出地壳,造成的超级喷发足以使地表产生垂直错动而断裂。
8.广风的人明白了过来,发足力气的向前追去,两个後卫也拼命的向流云靠拢,守门员弯下了腰,紧张的注视著。
9.严重低血钾会引发足以危害生命的心律不整,已有众多文献足资证明。
10.他俩都发足狂奔,几乎并肩齐头并进。[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fā,fà
[fā]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zú
[zú]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