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证下药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注音】:ㄉㄨㄟˋㄓㄥˋㄒ一ㄚˋ一ㄠˋ
【词性】:成语。
【简体】:对证下药
【繁体】:對證下藥
词语解释指针对病症用药。对证下药[duìzhèngxiàyào]⒈见“对症下药”。
引证解释⒈见“对症下药”。⒈见“对症下药”。成语解释对证下药
汉语大词典见“对症下药”。《汉语大词典》:对症下药(对症下药) 拼音:duìzhèngxiàyào亦作“对证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问题,确定解决的办法。《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清无名氏《病玉缘·闺怨》:“世间无不可医之病,倘能对症下药,岂有不瘳之理。”吴晗《多写一点杂文》:“我想,假如作家们能够多写一些杂文,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是能够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
成语词典版01.《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源)'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其他释义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
1.辨证不准,心中无数者用药势必杂乱无章;辨证准确则能对证下药,往往事半功倍。
2.中医对阳痿的防治,强调辨证施治,依照各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对证下药,不是单纯使用壮阳药物。
3.中药汤剂能根据疾病的症状辩证组方,对证下药,且还可根据病情的轻重,调整方中的某一种药的用量,能起到轻,急,缓,重,可根据病情适当用药。
4.我们在个案中找到个案发生的具体原因对证下药。
5.目前,我们仅仅是在解决办证难这个问题上想办法,这远远不够,不但要找出证件泛滥的原因,而且要“对证下药”,清理多余的证件。
6.因发病偏于虚证,所以治疗用药切忌大热、大寒,应参照四时气候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证下药。
7.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找准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以便对证下药,更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8.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
9.只有对证下药,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10.但普通人毕竟病理知识有限,经常不能对证下药。
读音:duì
[duì]
(1)(名)对子:喜~。
(2)(动)回答:~答如流。
(3)(动)向着、朝着:枪口~着敌人。
(4)(动)对待:~事不~人。
(5)(动)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个火儿。
(6)(动)照着样检查:校~。
(7)(动)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时间。
(8)(动)搀和(多指液体):汤里~点水。
(9)(动)平均分成两份:~半儿。
(10)(形)对面的;敌对的:~手。
(11)(形)正确、正常、适合:这话很~。
(12)(量)双: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对于”差不多:~困难不能屈服。
读音:zhèng
[zhèng]
(1)(名)证明:~人|~词|~婚|~券|~书。
(2)(名)证据;证件
读音:xià
[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读音:yào
[yào]
(1)(名)治病、治病虫害的物品。
(2)(名)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火~|炸~。
(3)(动)〈书〉用药治疗:不可救~。
(4)(动)用药毒死:~老鼠|~虫子。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