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合
【拼音】:fēi hé
【结构】:飞(独体结构)合(上下结构)
【繁体】:飛閤
词语解释1.亦作'飞合'。2.架空建筑的阁道。3.高阁。飞合[fēihé]⒈见“飞阁”。
引证解释⒈见“飞阁”。
汉语大词典见“飞阁”。《汉语大词典》:飞阁(飞阁) 拼音:fēigé亦作“飞閤”。(1).架空建筑的阁道。《三辅黄图·汉宫》:“帝于未央宫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2).高阁。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高祖在城内作光极殿,因名金墉城门为光极门,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唐赵彦昭《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閤旁临东墅村。”
其他释义1.见'飞阁'。
读音:fēi
[fēi]
(1)鸟飞。
(2)(形)物体在空中飘荡或行驶:雪花纷~。
(3)(形)快;像飞一样:~驶。
(4)(动)挥发:酒~味了。
(5)(形)意外的:流言~语。
读音:hé,gě
[hé]
[ hé ]1.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合家欢乐。
6. 计,折算:合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gě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