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石
【拼音】:tí shí
【结构】:蹄(左右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诸暨,马蹄践踏此石,故名。蹄石[tíshí]⒈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诸暨,马蹄践踏此石,故名。
引证解释⒈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诸暨,马蹄践踏此石,故名。引宋王十朋《会稽风俗赋》:“胎草蹄石,黄竹神木。”
网络解释蹄石蹄石是汉语词汇,读音是tíshí,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诸暨,马蹄践踏此石,故名。出自《会稽风俗赋》。
网友释义蹄石是汉语词汇,读音是tíshí,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诸暨,马蹄践踏此石,故名。出自《会稽风俗赋》。
汉语大词典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诸暨,马蹄践踏此石,故名。宋王十朋《会稽风俗赋》:“胎草蹄石,黄竹神木。”
1.现妈祖宫后有传为郑横戈跃马时留下的“马蹄石”。
读音:tí
[tí]
(名)马、牛、羊等动物生在趾端的角质物;也指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子|~儿。
读音:shí,dàn
[shí]
[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