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痧
【拼音】:fā shā
【注音】:ㄈㄚㄕㄚ
【结构】:发(独体结构)痧(半包围结构)
【简体】:发痧
【繁体】:發痧
词语解释〈方〉中暑(zhòng∥shǔ)。发痧[fāshā]⒈〈方〉中暑(zhòng∥shǔ)。
引证解释⒈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引茅盾《子夜》一:“冰袋!冰袋!老太爷发痧了!”老舍《骆驼祥子》十八:“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鲁迅《呐喊·鸭的喜剧》:“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长寿的。”
网络解释发痧痧病,俗称发痧。也称臭毒、青筋、瘴气,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痧症中医指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
综合释义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茅盾《子夜》一:“冰袋!冰袋!老太爷发痧了!”老舍《骆驼祥子》十八:“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鲁迅《呐喊·鸭的喜剧》:“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长寿的。”发痧[fāshā]中暑,染患痧症。
汉语大词典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茅盾《子夜》一:“冰袋!冰袋!老太爷发痧了!”老舍《骆驼祥子》十八:“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鲁迅《呐喊·鸭的喜剧》:“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长寿的。”
国语辞典中暑,染患痧症。发痧[fāshā]⒈中暑,染患痧症。
1.她一下躺在地上,两脚不住地啪嗒着,发痧扳死地哭嚎。
2.家良,你再熬几天吧,啊,等家里稍有点好转妈妈就想法子来接你,啊,外出看牛河塘河边要当心,下次中午早点回来,太晏了在外头要发痧气的。
3.母亲探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或则是发痧什么的。
4.这样天气不见得是发痧,不如行了方便,叫醒他,也算是件好事。
5.这个时节的天气,太阳正是毒辣的时候,人要是站在外面,保准不出半天的时间,就晒得你皮开肉绽的,就会发痧生病。
6.苏敏的父亲去世后,李妈的男人也发痧死了,李妈索性搬进了苏敏家,不但不要工钱,还经常把李柱在朝阳门码头作苦力挣的一些辛苦钱补贴给苏敏家。
7.医生问了那个病人的家属,然后根据病人家属的叙述,诊断出此病人应该是发痧造成的间隙性休克,所以就让拿一只银针去给他扎。
8.罗小明顺原路返回房间里,双腿软得跟什么似的还浑身发冷,头也开始昏昏沉沉起来像是发痧的感觉。
9.爷爷怎么的,你发痧了?你躺到荫下去歇歇,我来管船!
读音:fā,fà
[fā]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shā
[shā]
(名)中医病名;指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