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身
【拼音】:qián shēn
【注音】:ㄑ一ㄢˊㄕㄣ
【结构】:潜(左右结构)身(独体结构)
【简体】:潜身
【繁体】:潛身
词语解释藏身隐居。潜身[qiánshēn]⒈藏身隐居。
引证解释⒈藏身隐居。引《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閎诵经不移。”明马銮《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清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吴市。”
网络解释潜身潜身出自《后汉书·袁闳传》,意思是藏身隐居。
综合释义藏身隐居。《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閎诵经不移。”明马銮《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清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吴市。”潜身[qiánshēn]藏匿身躯。《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拜住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
汉语大词典藏身隐居。《后汉书·袁闳传》:“潜身十八年……闳诵经不移。”明马銮《铜雀伎》诗:“得上高台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清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复西来,潜身入吴市。”
国语辞典藏匿身躯。潜身[qiánshēn]⒈藏匿身躯。引《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拜住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
辞典修订版藏匿身躯。《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拜住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
其他释义1.藏身隐居。
1.皇室长皇子为了改革理念,毅然放弃皇位,化名叶重,白龙鱼服,潜身武林,创立博陵叶氏。
2.我等眼下处境艰难,且先不要说一统天下,就是自保亦是难矣!为今之计,必先潜身缩首,莫为天下注目。
3.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4.丰沛鲜盈的正午的阳光。人更应潜身入那柔柔暖暖,喷香流溢的阳光的芳馨香气里,于心肩镌烙阳光那份美,那份稍纵即逝却又永恒熠彩的美。
5.但姑娘家天生心地狭窄,又极好面子,一时不好马上现身回应,只好将错就错,潜身跟在黄河老怪身后去追赶张天生。
6.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士大夫为人处事的特点是“行己有耻”,遇沮而退,而不是没脸没皮,忍耻求进,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7.反正我肯定是敌不过她的,到时候李靖还是潜身缩首,去找那蒋放的麻烦算了。
8.汝既为谄谀之徒,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论坛之前,如野獒之狂吠耶!TOP。
9.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中;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吕蒙正
10.远乃使贤晦迹和光,潜身间行,入朝求援。(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qián
[qián]
(1)(动)隐在水下面:~水|~泳|~水艇。
(2)(动)隐藏:~伏|~力。
(3)(副)秘密地:~逃。
(4)(Qián)姓。
读音:shēn
[shēn]
(1)(名)身体:~上。
(2)(名)指生命:奋不顾~。
(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
(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
(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
(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