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顶
【拼音】:zào dǐng
【注音】:ㄗㄠˋㄉ一ㄥˇ
【结构】:皂(上下结构)顶(左右结构)
【繁体】:皂頂
词语解释1.即皂盖。皂顶[zàodǐng]⒈即皂盖。
基础解释即皂盖。
引证解释⒈即皂盖。参见“皂盖”。引《宋史·舆服志一》:“白鷺车,隋所製也……赤质,周施花版,上有朱柱,贯五轮相重,轮衣以緋,皂顶及緋络带,并绣飞鷺。”
网络解释皂顶皂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àodǐng,即皂盖。
综合释义即皂盖。《宋史·舆服志一》:“白鷺车,隋所製也……赤质,周施花版,上有朱柱,贯五轮相重,轮衣以緋,皂顶及緋络带,并绣飞鷺。”参见“皂盖”。
汉语大词典即皂盖。《宋史·舆服志一》:“白鹭车,隋所制也……赤质,周施花版,上有朱柱,贯五轮相重,轮衣以绯,皂顶及绯络带,并绣飞鹭。”参见“皂盖”。《汉语大词典》:皂盖(皂盖) 拼音:zàogài亦作“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后汉书·舆服志上》:“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盖,朱两轓。”唐白居易《有小白马乘驭多时溘然而毙不能忘情题二十韵》:“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皂盖春行日,骊驹晓从时。”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头上打一轮皂盖,马前列两行朱衣。”清曹寅《雨阻不得入城和梅岑》诗:“期君舟楫外,皂盖岂难擎。”
读音:zào
[zào]
(1)(名)黑色:~鞋|~白。
(2)(名)差役:~隶。
(3)(名)肥皂:药~|~角|香~。
读音:dǐng
[dǐng]
(1)(名)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房~。
(2)(动)用头支撑:~缸。
(3)(动)从下面拱起:苗把土~起来了。
(4)(动)用头撞击:羊~人。
(5)(动)抵住:~上门。
(6)(动)对面迎着:~头。
(7)(动)顶撞:小王~了领导几句。
(8)(动)担当;支持:最近太忙;我有点~不住了。
(9)(动)顶替:~名儿。(动)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租赁权:~出去。(量)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一~帽子。(副)表示程度高:~喜欢这支歌。(副)同方位词合用;表示方位的极端:~名儿。(动)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租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