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书
【拼音】:quán shū
【注音】:ㄑㄨㄢˊㄕㄨ
【结构】:权(左右结构)书(独体结构)
【繁体】:權書
词语解释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权书[quánshū]⒈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引证解释⒈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引《汉书·匈奴传下》:“又高皇后尝忿匈奴,羣臣庭议,樊噲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季布曰:‘噲可斩也,妄阿顺指!’於是大臣权书遗之,然后匈奴之结解,中国之忧平。”颜师古注:“以权道为书,顺辞以答之。”
网络解释权书《权书》由宋代苏洵所撰,虽经年月,但仍为世人所用。其中精髓,如下言述: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使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也,则武王合用乎太公?而牧野之战,“四伐攻、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又何用也?《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为孙武之徒也。夫孙氏之言兵为常言也,而我以此书为不得已而言之之书也。故仁义不得已,而后吾《权书》用焉。然则《权书》,为仁义之穷而作也。
综合释义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汉书·匈奴传下》:“又高皇后尝忿匈奴,羣臣庭议,樊噲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季布曰:‘噲可斩也,妄阿顺指!’於是大臣权书遗之,然后匈奴之结解,中国之忧平。”颜师古注:“以权道为书,顺辞以答之。”
汉语大词典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汉书·匈奴传下》:“又高皇后尝忿匈奴,群臣庭议,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季布曰:‘哙可斩也,妄阿顺指!’于是大臣权书遗之,然后匈奴之结解,中国之忧平。”颜师古注:“以权道为书,顺辞以答之。”
其他释义1.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1.谁在今后的一年里打败了对方,谁就是胜利者,谁就有权书写江州市的历史,谁就有权掌握我们江州八县的枪杆子,进而,掌握印把子。
2.此费用包括办理授权书及递交到也门领事馆公证。
3.食品标准局,作为对来自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新型食品”全权评估和授权的机构,称他们至今都没有颁发过任何授权书或者收到过类似的申请。
4.初期保险费在客户申请保障及贷款时,先于交付保单授权书,由巴克莱银行收取。
5.这种保险应命卖方及其分包商为附加的被保险人,并且必须包括一份以卖方及其承包商为受益人的代位追偿权弃权书。
6.本直接付款授权书将于本栏所填写的日期自动撤销.
7.消费者向经销商索阅其销售授权书,原产国认证书和进口商品报关单等证,便可戳穿一些西洋镜。
8.阁下已成功接受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及志高控股有限公司之转款授权书,您可以关闭此视窗,并进入网上户口。
9.请于列印之申请书、具结书及授权书上签名。
10.正规公司旗下专卖柜、专卖店往往配有由总公司统一颁发的授权书。
读音:quán
[quán]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