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巾气
【拼音】:fāng jīn qì
【注音】:ㄈㄤㄐ一ㄣㄑ一ˋ
【结构】:方(独体结构)巾(独体结构)气(独体结构)
【简体】:方巾气
【繁体】:方巾氣
词语解释方巾气fāngjīnqì。(1)指迂腐的作风(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气[fāngjīnqì]⒈指迂腐的作风(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英pedanticbehaviorandidea;
基础解释指迂腐的作风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
引证解释⒈犹言道学气;学究气。参见“方巾”。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招贴即扯》:“和袁中郎同时活在中国的,无锡有一个顾宪成,他的著作,开口‘圣人’,闭口‘吾儒’,真是满纸‘方巾气’。”聂绀弩《谈<野叟曝言>》:“方巾气,无论林先生有什么独特的解释,我们把它想为三家村迂夫子的腐气、俗气之类,该不会错得很远。”
网络解释方巾气方巾气,读音fāngjīnqì,汉语词语,指迂腐的作风(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
综合释义犹言道学气;学究气。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招贴即扯》:“和袁中郎同时活在中国的,无锡有一个顾宪成,他的著作,开口‘圣人’,闭口‘吾儒’,真是满纸‘方巾气’。”聂绀弩《谈<野叟曝言>》:“方巾气,无论林先生有什么独特的解释,我们把它想为三家村迂夫子的腐气、俗气之类,该不会错得很远。”参见“方巾”。方巾气[fāngjīnqì]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气本指文人气息,后形容人思想、言行迂腐呆板。
汉语大词典犹言道学气;学究气。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招贴即扯》:“和袁中郎同时活在中国的,无锡有一个顾宪成,他的著作,开口‘圣人’,闭口‘吾儒’,真是满纸‘方巾气’。”聂绀弩《谈〈野叟曝言〉》:“方巾气,无论林先生有什么独特的解释,我们把它想为三家村迂夫子的腐气、俗气之类,该不会错得很远。”参见“方巾”。
国语辞典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气本指文人气息,后形容人思想、言行迂腐呆板。方巾气[fāngjīnqì]⒈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气本指文人气息,后形容人思想、言行迂腐呆板。近道学味头巾气
其他释义指思想、言行迂腐的作风习气(方巾:明代书生日常戴的帽子)。
近义词 头巾气
1.相比于西方传教士,鲁迅先生更了解明代士大夫心中的矛盾和挣扎,他说袁宏道“正是一个关心世道,佩服‘方巾气’的人”。
读音:fāng
[fāng]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读音:jīn
[jīn]
(名)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小块的纺织品:手~|毛~|头~|围~|领~|枕~。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